正统大汗阿里不鸽 作品
第三章 祖宗家庙
众人穿过了写着“国之柱石”的牌坊,当地的行省官员、战团军官和各种地方头面人物,都已经前来迎接了。义父继续代表家族,和他们逐一寒暄,表达问候。
按习惯,当地代表们已经安排好了午宴,准备给他们接风洗尘。这边自然也不会不给人家面子。邀请完之后,众人就一路前往教堂。而郭康知道,接下来的几天,估计就都会在这样的应酬中度过了。
郭氏的教堂规模不算大,虽然已经扩建了一次,但相比娘娘庙这种建筑,还是小了很多。
当然,能有家庙,其实已经不错了。
宗庙制度,是在西周确立并逐渐完善的:之前的商朝,祖宗祭祀的习俗,和后世差距太大,姑且不论;而周之后,就基本都是在周礼之上,进行变动了。
按照周礼,从天子到士,各个等级的贵族,都有自己的宗庙。庶人没有封地和爵位,所以也没有设立在封地的庙,只能在家中正屋里,进行祭祀活动。
秦朝建立之后,一刀切地废除了所有“贵族封国”的概念,连带着让贵族的宗庙也消失了。全国上下,只有皇帝一个人有宗庙。汉朝沿袭秦朝的制度,又稍有放松,诸王、诸侯可以在封地设立宗庙,其他人依然不行,哪怕高官贵人,没有封侯的话,也只能在墓葬旁边设立祭祀的祠堂,或者和庶民一样在家里祭祀。
这个限制的松动,大致是三国时期开始的。诸葛亮去世之后,按照汉时法度,应当只能在自己的侯国内祭祀,否则就是逾越礼制,享受君王的地位了。
但诸葛亮威望太高,百姓纷纷请求设立庙宇。官府不允许,就按照时节,私自在道路上进行祭祀,根本管不住。朝廷只能放开限制,允许设立诸葛庙,让大家有地方去祭拜,免得各地乱祭一气,反而更难以管理。
此后,对高官的限制渐渐放开。到宋朝时,很多官员也有庙了,只是限制平民。在郭康所知的历史上,要到明朝嘉靖年间,才完全废除限制,也允许平民设立家庙,祭祀祖先。现在这个时候,中原那边,还没有放开呢。
紫帐汗国这边,其实也是破例。按照他们抄的唐代典籍,应该只有高官有设立家庙的特权。但是,这地方毕竟情况特殊。
汗廷希望鼓励孝道,号召百姓遵从礼仪,敬拜祖先,以此来推行教化,改变这里文化上的蛮荒现状。因为孝道是最基本的道义,而敬拜祖先是最容易理解的礼节。从这里入手,推行起来应当是最简单的。
另一方面,泰西的贵族有自己的姓氏、有记录详尽的家族传承;百姓却没有姓氏,也往往不知道祖先是谁。这样下去,自然有利于维护旧贵族的统治,却不利于紫帐汗国打击豪强,管理户籍。因此,当年汗廷初建时,和命令百姓选取姓氏同时推广的,就是直接向庶人开放家庙,鼓励他们祭祀祖先,以此消磨掉旧贵族的优势与特权。
而这一切,也收到了良好的结果。在紫帐汗国治下,很多受过教育、有些闲钱的人,纷纷开始祭拜先祖,并且试图把自己的祖先,追溯到东方迁徙来的贵人身上。
现在,这边就有一大堆自认呼揭步姓、鲜卑杨姓、匈奴李姓等等的人,从平民到官员都有,颇为热门。他们认定的故事也差不多,都说自己的祖先是炎黄一脉,跟着夏桀打过仗,或者给周天子守过篝火。后来时运不济,跑到了草原上,最后一路迁徙到这儿来了。可惜年代太过久远,和一路上的人混血,都看不出当年模样了。
考虑到上古开始,确实不断有中原人逃去草原;草原上的部族,也确实经常一波波地往西迁徙。所以,还真不能说,这些人全都是瞎编的,反正也没法一个个核实……时间一长,这类祠堂和当地人自己附会的族谱,也到处都是,同样管不过来了。
(本章完)
按习惯,当地代表们已经安排好了午宴,准备给他们接风洗尘。这边自然也不会不给人家面子。邀请完之后,众人就一路前往教堂。而郭康知道,接下来的几天,估计就都会在这样的应酬中度过了。
郭氏的教堂规模不算大,虽然已经扩建了一次,但相比娘娘庙这种建筑,还是小了很多。
当然,能有家庙,其实已经不错了。
宗庙制度,是在西周确立并逐渐完善的:之前的商朝,祖宗祭祀的习俗,和后世差距太大,姑且不论;而周之后,就基本都是在周礼之上,进行变动了。
按照周礼,从天子到士,各个等级的贵族,都有自己的宗庙。庶人没有封地和爵位,所以也没有设立在封地的庙,只能在家中正屋里,进行祭祀活动。
秦朝建立之后,一刀切地废除了所有“贵族封国”的概念,连带着让贵族的宗庙也消失了。全国上下,只有皇帝一个人有宗庙。汉朝沿袭秦朝的制度,又稍有放松,诸王、诸侯可以在封地设立宗庙,其他人依然不行,哪怕高官贵人,没有封侯的话,也只能在墓葬旁边设立祭祀的祠堂,或者和庶民一样在家里祭祀。
这个限制的松动,大致是三国时期开始的。诸葛亮去世之后,按照汉时法度,应当只能在自己的侯国内祭祀,否则就是逾越礼制,享受君王的地位了。
但诸葛亮威望太高,百姓纷纷请求设立庙宇。官府不允许,就按照时节,私自在道路上进行祭祀,根本管不住。朝廷只能放开限制,允许设立诸葛庙,让大家有地方去祭拜,免得各地乱祭一气,反而更难以管理。
此后,对高官的限制渐渐放开。到宋朝时,很多官员也有庙了,只是限制平民。在郭康所知的历史上,要到明朝嘉靖年间,才完全废除限制,也允许平民设立家庙,祭祀祖先。现在这个时候,中原那边,还没有放开呢。
紫帐汗国这边,其实也是破例。按照他们抄的唐代典籍,应该只有高官有设立家庙的特权。但是,这地方毕竟情况特殊。
汗廷希望鼓励孝道,号召百姓遵从礼仪,敬拜祖先,以此来推行教化,改变这里文化上的蛮荒现状。因为孝道是最基本的道义,而敬拜祖先是最容易理解的礼节。从这里入手,推行起来应当是最简单的。
另一方面,泰西的贵族有自己的姓氏、有记录详尽的家族传承;百姓却没有姓氏,也往往不知道祖先是谁。这样下去,自然有利于维护旧贵族的统治,却不利于紫帐汗国打击豪强,管理户籍。因此,当年汗廷初建时,和命令百姓选取姓氏同时推广的,就是直接向庶人开放家庙,鼓励他们祭祀祖先,以此消磨掉旧贵族的优势与特权。
而这一切,也收到了良好的结果。在紫帐汗国治下,很多受过教育、有些闲钱的人,纷纷开始祭拜先祖,并且试图把自己的祖先,追溯到东方迁徙来的贵人身上。
现在,这边就有一大堆自认呼揭步姓、鲜卑杨姓、匈奴李姓等等的人,从平民到官员都有,颇为热门。他们认定的故事也差不多,都说自己的祖先是炎黄一脉,跟着夏桀打过仗,或者给周天子守过篝火。后来时运不济,跑到了草原上,最后一路迁徙到这儿来了。可惜年代太过久远,和一路上的人混血,都看不出当年模样了。
考虑到上古开始,确实不断有中原人逃去草原;草原上的部族,也确实经常一波波地往西迁徙。所以,还真不能说,这些人全都是瞎编的,反正也没法一个个核实……时间一长,这类祠堂和当地人自己附会的族谱,也到处都是,同样管不过来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