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回见导师(求订阅)
第106章 回见导师(求订阅)
163是国内很多学者常用的学术信箱。
周岩青打开自己的邮箱后,就看到了一封全英文的文献,最开始就是“congratulations”(恭喜)!
仔细阅读后,周岩青才知道,是刘万青师兄发表的一篇文章,自己被提名到了第二作者,目前文章已经处于接收状态,择期将发表。
这篇文章周岩青是知道的,刘万青还特意发给周岩青改过,只是周岩青修改的东西非常少,仅限于遣词造句。
周岩青查了一下杂志的影响因子(if),竟然高达9分,文章的类型是论著(article)。
这样的二作,含金量是不低的,不管是去找工作也好,还是以后申请出国,都是可以拿得出手的科研履历。
周岩青对这个课题的贡献度几乎为零,只是帮刘万青师兄做过另外一个课题方向的部分实验。
看完之后,周岩青就打开了微信,而后给刘万青师兄发了一句谢谢。
刘万青估计也在读这条回信,读完后秒回:“岩青,说这话就客气了,如果不是你的帮忙,我留院的事情估计八字最终还要差一笔。”
“前几天我老师找雷教授谈起我留院的时候,雷教授没有明确表态了。”
“岩青,铁兄弟之间的刻意寒暄就没有必要了。以后你的事情就是师兄的事情,师兄如果有事情,也不会太客气。”
刘万青的信息一字一句闯入周岩青的双眼后,周岩青的目光微微一滞。
刘万青本来留院的几率非常小,但刘万青师兄缺的不是科研文章的数量与质量,而是临床操作相对局限。
刘万青的操作基本功,与于樾师兄比起来,都略有差距。
当然,最近几个月,因刘万青在练功房里一路就跟着周岩青练习,不懂就问,不懂就问,懂了还要求周岩青偶尔作示范,一边讲解。
竟然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从拉伸压脉带的缝合,一路提升到了勉强缝合猪血管!
中间跳跃了漂浮泡沫板的缝合,与于樾处于同一水平。
这样的实力,与周岩青比起来,固然没有竞争力,但相比起同龄人、湘雅医院里的既往博士师兄们,就算是非常优秀级。
两条标线早就刻印在了周岩青的脑子里。
硕士毕业,能够完成拉伸压脉带,也就是可以完成临床的肌腱缝合,属于是“特殊人才”。
博士阶段,可以完成猪血管的缝合,也就是可以勉强达到可以练习老鼠‘尾动脉’缝合,属于是‘专业特殊人才’!
这两个标准并非是周岩青规定的,也不是谭中玉规定的,而是湘雅医院的骨科,统计了既往中南大学临床医学系手外科的所有博士生毕业时的综合水平后,拔高了两个梯队设立下的标准。
这个标准,可以难倒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985博士,只有极少数的一撮人,才能够有留院的机会。
比如说宁祝,刘青山等人,都是打败了许许多多的同龄人,才得到了留院湘雅医院入职的宝贵机会。
“好的刘师兄,以后希望师兄可以多多提携。”
“我已经到了侯车厅,还有一会儿就检票了!~”周岩青回。
“路上注意安全,下次沙市见。”刘万青也没煽情,普通地说了一句套话后,两人就结束了聊天。
周岩青的嘴角,终于又是弯起了一丝丝的弧度。
这一刻,周岩青终于明白,自己在硕士期间的几年,到底缺失了什么。
第一,团队的力量。
第二,与优秀的人交往过程中,查漏补缺,相互补足,取长补短地深厚积累。
第三,团队的氛围。
团队可以让你有更多的底气,让伱变得更加主动。
而这些东西,是你自己该学的,不是你说你自己的学校不好,没有类似的氛围,就可以不拥有的。
用一句比较通俗的话来解释。
站在了合适的风口,猪都可以起飞,聪明人可以飞得更高。
……
十一点多,周岩青就从衡市高铁站下了车。
这个点虽然还有公交,但周岩青还是选择了打车回。
接近十二点左右周岩青到了宿舍里,同学刘东阳熟悉的鼾声便迎面而来,让周岩青推门的动作变得更轻更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