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园金三哥 作品

清心自在,方得悠然


 在岁月的长河中缓缓流淌,当我们行至一定的人生阶段,仿若历经千帆之后的船只,渐渐靠向宁静的港湾。此时,我们开始明白,尘世中的纷纷扰扰,不过是过眼云烟,而我们应有的姿态,是不掺和是非,不听风言风语,不动无名之火。

 古往今来,多少智者为我们点明了生活的真谛。老子曾言:“致虚极,守静笃。”在这喧嚣的世间,保持内心的虚静,不被外界的是非所侵扰,是一种至高的境界。就像那世事如棋局局新,我们若置身其中,每一步都参与是非的纠葛,那便如同陷入泥沼,越挣扎陷得越深。是非如同乱麻,剪不断理还乱,而我们要做的,便是置身事外,不被其缠绕。

 这世道,八卦宛如漫天飞舞的牛毛,无处不在。若我们热衷于掺和其中,那无疑是给自己套上了沉重的枷锁。三国时期的杨修,才华横溢却因掺和曹植与曹丕的世子之争,过度解读曹操的心思,最终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他若能懂得不卷入这宫廷争斗的是非之中,守住自己的本分,或许能有不一样的结局。我们在生活中也是如此,别人的家长里短、是是非非,我们一旦参与,就如同陷入了无尽的漩涡。每一个是非背后都有着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利益纠葛,管多了,累的是自己。我们不是救世主,无法解决所有问题,过度的掺和只会让我们疲惫不堪,损耗自己的精力和心神。

 流言蜚语,更是这世间的一大“毒瘤”。它们真假难辨,如同鬼魅一般,萦绕在人们的耳边。“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古之君子,常遭小人之流言所害。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却因上官大夫等人的谗言,被楚怀王疏远,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可见流言蜚语的杀伤力之巨大。在我们的生活中,面对流言,若我们听之任之,久而久之,便会乱了心智。那些不实之词就像一把把利刃,刺痛我们的心灵,让我们陷入自我怀疑和痛苦之中。我们不能让这些无根据的言论左右我们的生活,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为所动。

 而气头上的事,往往是情绪的一时冲动,如暴风雨般来得快去得也快。“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蔺相如面对廉颇的挑衅,没有在气头上与之计较,而是选择了避让。他的大度使得廉颇最终负荆请罪,两人成为刎颈之交。如果蔺相如在气头上与廉颇针锋相对,那赵国必将陷入内乱,国家命运也将岌岌可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气头上的事,事后看来都不值一提。若我们在情绪激动时不计后果地计较,那受伤的只会是自己的心情。心情就像一面镜子,一旦被愤怒和冲动所打破,便很难恢复如初。

 人生苦短,如白驹过隙。我们何必让自己负重前行呢?就像那蜗牛,背着沉重的壳,缓慢地爬行,虽然有自己的坚持,但也无比辛苦。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官职,回归田园。他放下了官场的名利与是非,忘却了尘世的喧嚣与纷扰,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在生活。他心中有自己的尺度,行事有自己的原则,不被世俗所羁绊,在田园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宁静与快乐。

 我们也应如此,该放的放,该忘的忘。那些过去的伤痛、遗憾、怨恨,都如同行囊中的石块,只会让我们的脚步愈发沉重。我们要学会放下,放下对过去的执着,放下对他人的怨恨,放下那些不必要的负担。同时,我们也要学会遗忘,遗忘那些不愉快的经历,遗忘那些伤害过我们的言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轻装上阵,迎接生活的美好。

 心中有尺,行事有度,是我们在这纷繁世界中的立身之本。“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要以道德和良知为尺度,衡量自己的言行。在面对是非善恶时,要有明确的判断,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行事要有分寸,不逾矩,不张狂。当我们做到这一点时,我们的生活便会如同清澈的湖水,平静而深邃。

 清清静静,自在随心,这是一种令人向往的生活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我们不为外界所扰,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世界。我们可以像庄子笔下的逍遥游之鲲鹏,扶摇直上九万里,自由翱翔于天地之间。我们的笑容是发自内心的,没有丝毫的伪装和勉强。因为我们的内心是纯净的,没有被世俗的尘埃所沾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