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6 章 长江后浪
到申兰若师徒救了一个被逼跳河的女子时,
又是连连哀叹女子之多艰。
直到看到最后一个字,申兰若终于顺利抵达了湖广黄州府,在李时珍所开办的“东壁堂”正式落脚了。
等看完之后,吴氏整个人既是松了一口气,又是怅然若失,虽然已经有了女儿如今住所的通信地址,吴氏憋着一股气,还是没有给过回信。
然而,自她收了第一封信之后,吴氏的生活中每天都有了一丝新的期盼,一直到吴氏收到了第二封信,这回她得了信就拿到自己卧房里看了起来,一看就是一整日,等看完之后已经到了掌灯的时候,看着满室的名贵古董字画、高床软枕,帐幔生香,吴氏生平第一次产生了一种意趣寥寥之感。
她靠坐在床头,眼睛有些干涩,干脆闭目养神,脑海里却浮现出女儿一手拿着馒头,一手奋笔疾书的样子,房间不大,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一个衣柜,就连梳妆台都没有,但是她却过的怡然自得。
女儿小的时候没有受过闺训,总是喜欢边吃边玩,有时候还会盘腿坐在椅子上,十分的没规矩,每次吴氏见了,总要念叨两句,而申兰若也会快速地坐端正,低头认真挨训。
可是在这厚厚的家书背后,吴氏第一次跟着女儿一起,感受到了自由的味道,外边天地广阔,事情忙忙碌碌,生活艰苦朴素,却每日充实且开心,为每日学习了更多的知识,认识了更多的人,做了更多有意义的事情而开心。
申兰若在信里写道:以前女儿不懂,为什么圣人每日需要三省吾身,我在家中每日无所事事,根本省不出什么名堂,可是到了外边才知道,每日要经历的事情太多,要反省的事情也太多,倘若不去反省自身,那么同一个错误就会明日再犯,我就永远都长进不了。而女儿要是在外边长进不了,那么就不能长本事继续行医,就永远也不会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医者。
吴氏看到这段话的时候,颇有感触。
在后宅内院,一切都围绕着夫君和儿女打转,一切以他们为先,而她自己能为自己多想什么?仿佛是个提线木偶似的,她只是吴氏,早就不是那个云英未嫁的吴碧婉了。
女儿的任性妄为吴氏慢慢地还是原谅了,可是面对申时行,吴氏却时不时地没有了好脸色,不知道是受女儿影响还是怎么的,吴氏有时候看到这位申首辅,心里的火气就不打一处来,但是又要克制住自己内心的火气,继续做一个端着的申府主母。
只是到底,没有再像以往一样对着申时行各种嘘寒问暖,落的脸子比以往多多了。
好在,申时行自知理亏,一幅大人不记小人过的样子,却让吴氏看了更加气结。
吴氏没去过问申时行到底怎么了,此刻的申时行也不需要任何人在自己身边影响自己的思考。
他有些踉跄地命人将祠堂的门关上,自己跪在了当中一处的蒲团上,望着那一排排牌位,有些迷茫,又有些不知所措。
迷茫、不知所措这些词,不应该出现在一国首辅身上,但是如今却真实的表露出来了。
申时行的脑海里一遍又遍地分析着秦修文的话,他说大国斗争,不应该只考虑武力的高低,武力是最基本的保障,更漫长的是和平时期的斗争。在和平时期时,需要通过经济、文化、政治不同的方面对蒙古部落发起进攻,这些进攻是春风化雨似的,甚至还要在一开始让对方感觉占了大便宜,只有这样,才能在悄无声息之中改变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