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非小妖 作品

第 79 章 皇上表示他也很无...


这样的处置结果显然有些出人意料,显得皇上十分宽和。

谁能想到冯垠竟然还有六品官当!但不得不说,很多文官心里都松了一口气。他们看冯垠,都觉得他是被家里人拖累的,要是皇上惩罚太过,他们难免心有戚戚。但现在皇上没叫冯垠卷铺盖走人,他们就觉得皇上明察秋毫,是一个仁慈的好君主。

这时候,大家都觉得冯垠这辈子就是这样了,要在六品官的位置上待到死。

他背后的势力就是这么认为的,所以哪怕冯垠还在当官,但世家并没有重新笼络他,显然是看不上这个六品的官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冯垠就这么沉寂了下去。

而武勋那边呢?他们会因为皇上宽待冯垠而生气吗?

其实没有,因为他们也得了安抚。

清风院里正在接受培训的新科进士们,因为会根据他们在培训的三个月里的表现来授官,而好的官位是有限的,所以他们之间存在很强烈的竞争关系。哪怕还没有正式走上官场,但官场中的各种手段都已经在清风院里使出来了。这其中,背

后有人脉有路子的,当然会表现得显眼。而没人脉没路子的就会被打压、被拉拢、被陷害。

想看莫非小妖的《太夫人的荣华富贵》吗?请记住[笔趣阁小&说]的域名[(.co)(com)

皇上直接给了武勋们权限,叫他们能自主地去清风院里挑人。

其实这会儿清风院的培训才过去将将一个月。但一个人背后有没有人脉路子,这已经能被看出来了。这个人有没有能力,这同样能被看出来了。那些被打压、被拉拢、被陷害的人里头,自有聪明的会快准狠地抓住这个机会,选择和武勋眉来眼去。

比如其中一人,在恩科中位列二百多名,这个成绩放在全国当然很厉害,但放在新科进士中那就是末尾了,他又没有人脉路子,按照正常选官,肯定会被直接打发到偏远地区当县令。但在投靠武勋后,武勋为他一运作,他就成了户部正七品检举。

一个不是只会死读书的新科进士,让他当个正七品检举,还不是手到擒来?

文官那边对此很有意见,但皇上表示他也很无奈。

他得安抚武勋啊,都是跟着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却因为昌华郡主物伤其类,这分明就是他这个皇帝没做好,是他没给武勋足够的安全感,他恨不得都去抱着武勋们哭一哭好把他们哄回来……他这个皇帝都开始反省了,你们文官是不是更要反省?

而武勋们要得其实并不多,反正都是新科进士,他身为皇帝用谁不是用呢。

就顺着武勋们的心意,这么安排吧!

于是,那些原本没什么背景的新科进士反倒是因为忽然投靠武勋,被留京了。

而官员的位置就这么多,有人留下了,剩下的人就要走。虽说培训期还没有结束,但大家心里都知道这场恩科中有背景的反倒要被打发去当县令了。县令的任期是四年,想要调回京城吗,至少在这四年时间里,你们要一心一意地把地方治理好哦!

往严重了说,这样的安排会让文官的利益集团青黄不接。

乍一看,管你是先当京官再谋划外放,还是先外放再一步步升回来安安稳稳地当京官,反正都是要外放的,先后次序好像并不重要。但实际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比如那正七品检举,升到四品才需谋划外放,他这时肯定经营出了一些人脉,就算外放也能挑个合适的去处。到了那边、有了功绩,他再调回京就是三品大员了。

再或者凭有些人的能力、野心,这辈子只要升到四品就心满意足了,那他在出清风院被留京后,意味着他这辈子都不用寻思外放。所以先当京官肯定是有好处的。

武勋这次绝对是占大便宜!

但文官的利益集团非要因此说皇上偏心武勋,又显得冤枉了皇上。说武勋阴险狡诈,偏偏武勋经此一事在民间的读书人那里口碑非常好。再加上武勋闹了怎么一大通,皇上除去贬了一个户部尚书,并没有动文官高层,文官只能默认了皇上的安排。

文官的利益集团若非要怪一个人,怪来怪去都不合适,还是怪冯垠吧!

冯垠因此被他以前的利益团体彻底抛弃了。

世家勉强能安慰自己说,新科进士被授官最高才六品,其他基本都是七品,这样的末流小官位上虽然没有如愿安排上他们自己的人,但对于大局没有太大的影响。

可武勋们不觉得。

千万别小看了低品官员。这些低品官员入职后,武勋去各个衙门里办事,只觉得丝滑了很多。用万商的话来说,他们虽然没找回以前穿背心人字拖时的舒服惬意,但西装的领口忽然不卡脖子了,西装的裤子也不磨裆了,脚上更是不会

磨出水泡了。

这些低品官员承了武勋的恩情,
心里又肯定了武勋的忠义,哪怕有些事确实要按流程走,不可能给武勋开后门,但他们对着武勋会说人话啊。他们用武勋听懂的语言把所有的流程制度说得特别清楚明白。武勋呢,也不是真的想走后门,能混出头的显然不会是真正的刺头,既然别人把话说清楚了,那我照做呗!然后事情就办成了。

武勋们都觉得这把不亏,觉得皇上果然还是自己人,心都偏向他们这边了。

万商围观了全程,只觉得叹为观止。

这时候,文吏们修得前朝名臣录也已经弄好了。按惯例,这种书籍会被放在官方的档案里,各个官员心里有数,这就行了。也会流传到后世,后世人翻开书一看:哦,原来某某大臣在生前被君王薄待,反而在王朝灭亡后,他被后来的朝廷平反了。

什么名臣录啊,什么前朝史啊,一般不会和当朝的百姓说。

百姓们需要知道什么呢?他们只管老实种地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