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7 章


 继胤礽被废黜圈禁后,非常有竞争力的皇长子胤禔被圈禁在府中,连带着久负名望的八皇子胤禩也被革职夺爵查看,朝中变故陡生,不少朝臣都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但这其中,也有人为此激动不已,谁呢?——皇三子胤祉。

 按着立太子的说法,立嫡立长立贤,老二占嫡、老大占长、老八称贤,这一下子都被皇帝铁拳制裁了,那轮着往下数,还能有谁,不就是他老三胤祉吗?!

 这世上居然真有这样天上掉馅饼的大喜事!

 他本以为自己势单力薄,既无强势母家,亦无军中势力,更没能结交诸多大臣,说不得便是庸庸碌碌一辈子,将来混个亲王就不得了了,谁知道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他前边的竞争者们竟然一个个地都倒下了!

 胤祉不由得开始想入非非:上天这样安排,难不成他果真有帝王之命?

 皇位摆在那里,谁都会冲昏头脑。

 胤祉想着这时候正该做件事为皇父分忧,让皇阿玛想起他这个德才兼备的三儿子来才是正理!

 推测皇帝最近对大阿哥严加斥责之事,胤祉干脆往坑底里的胤禔身上又压了一块石头——十月十五日,皇三子胤祉告发胤禔私下行魇胜之术,数年来在府中对废太子多加诅咒。

 胤祉为什么知道呢?——因为那个喇嘛巴汉格隆本来一开始是他府中的人,不被重用,才被大阿哥招揽过去的。

 康熙闻言大惊。

 但是事情的走向啊并没有像是胤祉想的那样顺利。

 他以为皇阿玛会嘉奖他这份忠心,并大加赞赏,他在皇帝面前有了脸面,自然有人来依附他,可以积攒力量;

 但是,康熙这阵子被儿子们的争执攻击搞得头昏脑涨心有余悸,看着胤祉的告发,心里也不由得阴谋论起来,并没有给他多少好脸色。

 按着胤祉的说法,那个喇嘛巴汉格隆以前是他府中的门人,那胤祉养着这个喇嘛干什么?就算他并无异心,他自己早就知道胤禔行此等邪术,为何不早日告知?非等到今日胤禔倒台了才说出来?

 可见胤祉也是心存他念,并非出自公心。

 事情的走向让胤祉很失望,康熙没有对他加以青眼,反而另有思虑:他觉得废太子胤礽的悖逆狂妄之举都是有情可原了。

 毕竟是唯一一个从出生看着长大孩子,还是跟自己情深意重的元配皇后所生,虽说有几年龃龉,但康熙当老爹的心疼胤礽,已经积年累月成了一种习惯,既然胤祉告发,康熙便自觉

理所应当地为废太子开脱起来:是有人害了胤礽,迷惑了他的心智!

 于是,在第二天,也就是十月十六日,康熙便召见废太子胤礽,父子两人一番谈论之后抱头痛哭,康熙随即下令,胤礽迁往咸安宫安养,自此之后,不提往事。

 他心情一好,被锁拿的老八胤禩也被放出来,复了爵位。

 这偏心劲头,元福看了都摇头。

 李盛蹲在花园里看娃,顺便开视野

 看着这边,不由得感慨:要是康熙都一直这么偏心,那也怨不得老大的疯癫举动了,谁受得了这么对比双标啊!

 康熙召见废太子的事不是秘密,于是随后便有人上折子试探皇帝:皇上,您这是打算复立太子吗?

 康熙确实有这个心。

 在他看来,诸多皇子都不够格,而且朝中如今风云卷涌人人不安,与其这样,不如还是立胤礽。

 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十四日,皇帝命满汉文武大臣各自举荐太子,除大阿哥意外,诸皇子均可入选。

 一开始大家都不敢说话:“此事干系重大,非人臣所能言。”

 您看好谁就立谁行了,这没我们下臣们说话的份儿,我们听话就行。

 但是康熙也不知道是抽了哪根筋,非得给废太子作脸,想扯个“众望所归”的大旗再立太子,于是再次下旨,看似很大度地表示“众议属谁,朕当看顾听从”,一副自己宽和大度倾听群众心声的样子。

 按照康熙的设想,这阵子自己频繁召见胤礽,已经暗示得很明显了,他的臣子们应该会好好懂事的吧!

 嗯,他想多了。

 朝臣们很叛逆——众望所归的确实有人,但并不是废太子胤礽,而是皇八子胤禩。

 八爷党在胤禩被夺爵后很是消沉了一阵子,自家团队的核心都被搞了,看起来大家这些年的筹谋好像都没希望了,大家都丧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