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大汗阿里不鸽 作品
第二百零二章 真假波兰人
朱允炆再怎么说,也是个东方人,在这个时代的欧洲,自带着一层“富裕、强大”的神秘光环。他还有一群跟班,能拿得出路费、给得出投奔的路子来。这么一看,别说平民,哪怕是些宫廷里混的不如意的小贵族,也有足够的动力去追随他了。
杰士卡队长在那边,其实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了。而让娜女侠也自称是个贵族后代——虽然她拿不出什么证据,但敢公开这么说,起码得有一定战斗力,至少要打得过那些提出质疑的其他贵族。
他们都算是欧洲中下层里的佼佼者,能招募到这些人,其实也算比较成功了。比较可惜的是,朱允炆虽然有在民间拉人的本事,却明显没怎么继承他爷爷的战斗力。否则,带着这帮人打出个海西大明来,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前段时间,朱文奎还告诉郭康,他老爹最近分析了一下现在的阿勒曼尼局势,认为国王的判断完全错误了。现在的关键,根本不是和大大小小的异端们较真,而应该借助他们,平定内乱。
紫帐汗国有众多敌人,不是非要和他们打仗不可。胡斯派也只是个地方性小教派,根本不是心腹大患。
“神圣罗马帝国”一度是欧洲的强权,后来因为内乱不止,才衰落下去。显然,这个国家的问题根本不是异教、异端之类,而就是各地诸侯们。
所以,与其和所谓异端纠缠,不如借助这两方的力量,首先削平国内各路诸侯。只要能完成削藩大计,阿勒曼尼其实也是有兴盛希望的。
当然,这个也只是说一说。他帮阿勒曼尼国王也没什么用,而且人家也肯定不会听他的。估计就是发发牢骚,表达对于削藩不利的不满吧……
这种状态下,朱允炆维持一个名义封君的角色,已经算不错了。想管的更好,也不太可能。
郭康想了想,决定还是先看朱文奎怎么说。
结果,朱文奎也是一幅不知所措的样子。
“要不然……郭公子,你把你的卫兵多借点给我?”他试探道。
“我家的卫兵根本不擅长安保工作的。”郭康提醒道:“借给伱也没用啊。”
“啊……”朱文奎也没办法了。
最后,还是马王妃开口,帮他解了围:
“妹妹想去看看热闹,自然是可以的。只是我们当母亲的,总归得让孩子安全些,自己也才好放心去玩。正好这两天我在家歇息,不如把孩子留在家里,也好照应。”
让娜公主不怎么懂希腊语,但懂一些基本的汉语,大概能明白她的意思。听她这么说,也觉得带着孩子出去不太负责。而且外面乱哄哄的,也确实照顾不过来。于是想了想,就答应了。
“郭公子,那就烦劳你,再知会有司一声,请他们帮个忙。”马王妃又对郭康说。
郭康拱拱手,应了下来。
他估计,就现在这种混乱的关系,马王妃也管不住让娜公主,顺水推舟才是正确的——而且她也未必想去管。照顾下小让娜,也算是尽心了。
至于安保的问题,她也没有和朱文奎一样,上来先要郭康负责帮忙,而只是让他转告一下。毕竟这件事郭康是真的帮不了。
这件事上,她确实比朱文奎考虑的周到。
郭康总感觉,朱文奎不止打铁,也该多学学这方面的东西了。按理说,他也是经常帮着处理各种事务的,也不知道为什么,进步却不怎么大。总不能一直靠装着个大架子来吓唬人吧。
而且,这架子也是装给外人看的。对于熟悉、亲近的人,也不可能装起来,纠结仪态和语言,也未必有用。
真正的明朝皇帝,甚至不见得天天称孤道寡,只有在正式的书面场合,才特别讲究这些。像朱元璋本人,就一直自称“咱”。其他人劝他养成说“朕”的习惯,他都改不了。而朱文奎的四爷爷朱棣,历史上则喜欢自称“俺”。总之,没几个是多文雅的。
到了纠结这步的时候,可能也意味着确实没有别的东西,能维护权威了。
郭康决定找个时间,和他说一说。哪怕从公事的角度,维持吴王一家的存在感,对紫帐汗国也是有价值的。
杰士卡队长在那边,其实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了。而让娜女侠也自称是个贵族后代——虽然她拿不出什么证据,但敢公开这么说,起码得有一定战斗力,至少要打得过那些提出质疑的其他贵族。
他们都算是欧洲中下层里的佼佼者,能招募到这些人,其实也算比较成功了。比较可惜的是,朱允炆虽然有在民间拉人的本事,却明显没怎么继承他爷爷的战斗力。否则,带着这帮人打出个海西大明来,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前段时间,朱文奎还告诉郭康,他老爹最近分析了一下现在的阿勒曼尼局势,认为国王的判断完全错误了。现在的关键,根本不是和大大小小的异端们较真,而应该借助他们,平定内乱。
紫帐汗国有众多敌人,不是非要和他们打仗不可。胡斯派也只是个地方性小教派,根本不是心腹大患。
“神圣罗马帝国”一度是欧洲的强权,后来因为内乱不止,才衰落下去。显然,这个国家的问题根本不是异教、异端之类,而就是各地诸侯们。
所以,与其和所谓异端纠缠,不如借助这两方的力量,首先削平国内各路诸侯。只要能完成削藩大计,阿勒曼尼其实也是有兴盛希望的。
当然,这个也只是说一说。他帮阿勒曼尼国王也没什么用,而且人家也肯定不会听他的。估计就是发发牢骚,表达对于削藩不利的不满吧……
这种状态下,朱允炆维持一个名义封君的角色,已经算不错了。想管的更好,也不太可能。
郭康想了想,决定还是先看朱文奎怎么说。
结果,朱文奎也是一幅不知所措的样子。
“要不然……郭公子,你把你的卫兵多借点给我?”他试探道。
“我家的卫兵根本不擅长安保工作的。”郭康提醒道:“借给伱也没用啊。”
“啊……”朱文奎也没办法了。
最后,还是马王妃开口,帮他解了围:
“妹妹想去看看热闹,自然是可以的。只是我们当母亲的,总归得让孩子安全些,自己也才好放心去玩。正好这两天我在家歇息,不如把孩子留在家里,也好照应。”
让娜公主不怎么懂希腊语,但懂一些基本的汉语,大概能明白她的意思。听她这么说,也觉得带着孩子出去不太负责。而且外面乱哄哄的,也确实照顾不过来。于是想了想,就答应了。
“郭公子,那就烦劳你,再知会有司一声,请他们帮个忙。”马王妃又对郭康说。
郭康拱拱手,应了下来。
他估计,就现在这种混乱的关系,马王妃也管不住让娜公主,顺水推舟才是正确的——而且她也未必想去管。照顾下小让娜,也算是尽心了。
至于安保的问题,她也没有和朱文奎一样,上来先要郭康负责帮忙,而只是让他转告一下。毕竟这件事郭康是真的帮不了。
这件事上,她确实比朱文奎考虑的周到。
郭康总感觉,朱文奎不止打铁,也该多学学这方面的东西了。按理说,他也是经常帮着处理各种事务的,也不知道为什么,进步却不怎么大。总不能一直靠装着个大架子来吓唬人吧。
而且,这架子也是装给外人看的。对于熟悉、亲近的人,也不可能装起来,纠结仪态和语言,也未必有用。
真正的明朝皇帝,甚至不见得天天称孤道寡,只有在正式的书面场合,才特别讲究这些。像朱元璋本人,就一直自称“咱”。其他人劝他养成说“朕”的习惯,他都改不了。而朱文奎的四爷爷朱棣,历史上则喜欢自称“俺”。总之,没几个是多文雅的。
到了纠结这步的时候,可能也意味着确实没有别的东西,能维护权威了。
郭康决定找个时间,和他说一说。哪怕从公事的角度,维持吴王一家的存在感,对紫帐汗国也是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