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大汗阿里不鸽 作品
第一百一十五章 军制变迁(中)
汉朝人用简牍就能做到的,如今用了印刷术,就更有条件去实现了。毕竟,对于士兵,当然是越有文化越好。除了文字,最好还会数学。
在中原,有个经典的故事:
北宋的时候,有人挖出了一些汉朝的弩机,于是便试图复原这种古代高科技,希望能提高军队的战斗力。著名的学者沈括,也对这些弩机进行了研究。
沈括发现,这弩机的瞄准部件相当长,侧面还有带刻度的标尺。设计的意图,是在发射时用箭头的端点、目标和标尺度数进行瞄准,测算发射的角度,以调整箭头的高下。这里用的,正是算家的勾股法。
之前,汉朝人留下一首口诀,但当时人已经不解其意了。沈括对照弩机,发现大概是告诉使用者握持的标准手势、瞄准的方法和计算用的勾股术。据说古人用这种方式,能十发十中,打在同一个地方。
沈括复原了一张弩,自己去靶场实验,虽然是新手,也能十中七八,因此,他认为,这个方法是有效的。
那么,沈括的方法,能帮到宋朝军队么?
当然不行。
在汉朝,士兵们要学会用弩,并定期进行考核。考核的成绩和斩首数字一样,是得到赏赐和晋升的最重要指标。此外,他们平时还要对弩进行繁杂的维护和检修工作,检验弩的两臂拉力是否对等、力度和射程是否合格等项目,并进行详细记录,上头还时不时会派人来抽查。
而这种武器,在汉朝兴盛时,是个不占编制的玩意儿——主力步兵基本上人手都能带一个。
即使天父把武库的弩直接丢给了北宋军队,他们有多少人能学会用?能维持保养么?能保证不至于几个月后就变成废品,甚至卖给别国么?
汉弩本身,放在如今已经过时了。但军队的素质,却是件什么时候都不容忽视的因素。
作为天天打仗的罗马人,郭盖等人对此当然深有体悟。
而在这里,教育还有更重要的需求:他们的士兵大部分都是招募的各地人,互相之间,方言都不相通。而且除了希腊人,大家基本上都没有成熟的文字,想做文牍工作都做不来。在这种情况下,要是不在军中推行教育,恐怕连给士兵下命令都做不到。
在中原,有个经典的故事:
北宋的时候,有人挖出了一些汉朝的弩机,于是便试图复原这种古代高科技,希望能提高军队的战斗力。著名的学者沈括,也对这些弩机进行了研究。
沈括发现,这弩机的瞄准部件相当长,侧面还有带刻度的标尺。设计的意图,是在发射时用箭头的端点、目标和标尺度数进行瞄准,测算发射的角度,以调整箭头的高下。这里用的,正是算家的勾股法。
之前,汉朝人留下一首口诀,但当时人已经不解其意了。沈括对照弩机,发现大概是告诉使用者握持的标准手势、瞄准的方法和计算用的勾股术。据说古人用这种方式,能十发十中,打在同一个地方。
沈括复原了一张弩,自己去靶场实验,虽然是新手,也能十中七八,因此,他认为,这个方法是有效的。
那么,沈括的方法,能帮到宋朝军队么?
当然不行。
在汉朝,士兵们要学会用弩,并定期进行考核。考核的成绩和斩首数字一样,是得到赏赐和晋升的最重要指标。此外,他们平时还要对弩进行繁杂的维护和检修工作,检验弩的两臂拉力是否对等、力度和射程是否合格等项目,并进行详细记录,上头还时不时会派人来抽查。
而这种武器,在汉朝兴盛时,是个不占编制的玩意儿——主力步兵基本上人手都能带一个。
即使天父把武库的弩直接丢给了北宋军队,他们有多少人能学会用?能维持保养么?能保证不至于几个月后就变成废品,甚至卖给别国么?
汉弩本身,放在如今已经过时了。但军队的素质,却是件什么时候都不容忽视的因素。
作为天天打仗的罗马人,郭盖等人对此当然深有体悟。
而在这里,教育还有更重要的需求:他们的士兵大部分都是招募的各地人,互相之间,方言都不相通。而且除了希腊人,大家基本上都没有成熟的文字,想做文牍工作都做不来。在这种情况下,要是不在军中推行教育,恐怕连给士兵下命令都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