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酒 作品

第六十章 欢宴





“原来是白杨儿,如何耽搁许久,来来,快来吃酒。”





不由分说,拉着白杨儿一路穿廊过庭,来到前院正房。





何家是大户人家,正堂原本雅致又气派,而今里头一片狼藉,堂中间不伦不类垒起火塘,架起一口大铁锅,咕噜熬煮着肉汤。





旁边摆着张不知哪里搬来的大桌子,兴许是祠堂的供桌,而今作了屠案,放着几条猪肉,半扇羊羔,还有个口子扎紧的麻袋,不晓得里头是何畜牲,还在略微动弹。





堂中有许多汉子,不知是人是鬼,都在咋咋呼呼喝酒吃肉,见着一人一鬼进来,都来招呼。





白杨儿一一应声,打开背囊,拿出许多馒头分发出去。





其中一人分到的馒头,面上有几个红点,以为是朱砂没挑干净,正不悦,可仔细一看……





“今日不曾杀头,你这馒头如何沾着血?”





白杨儿不以为意:“许是那摊贩的,我收拾他时,粘上了些。”





“他管你要钱?”





“吃了他的豹子胆!那时心里不爽利,要拿他寻寻乐子,没想,这狗东西!我要揍他他竟敢躲?!”





他将对方如何苦苦哀求,自己如何施展拳脚,细细道来。





堂中听众一片哄笑间。





又一个汉子从堂后转出,落座主位。





白杨儿见了,打住话头,上前恭恭敬敬施礼,唤了声:





“二爷。”





这人不是其他,正是觊觎华翁邸店的“天不收”罗勇。





他“嗯”声回应,问道:“事情办得如何?”





白杨儿顿时一脸苦闷。





原来,罗勇这一伙人借着鬼王立庙的名头,在城内外诸坊各家商铺、宅院登门胁迫,没靠山的索要地契,有靠山的就敲诈银两,受害者们迫于窟窿城威淫,也不得不忍气吞声。





可在“富贵坊齐心协力五日建成粮仓”传开之后,这些人都换了脸孔。





再上门,虽还小心赔笑应付,但落到实处,不是东拉西扯,就是左右推延。





白杨儿这个跑腿的自觉吃了一肚子闷气,罗勇这个主事儿的更已拧紧了眉头,只把席上冷酒一碗接一碗往肚皮里灌。





白杨儿见了,眼珠子一转,近身上去,恨恨道:





“要我看,由头都在富贵坊那群穷胚身上,若非他们坏事儿,这些个胆小如鼠的商贾哪儿敢翻脸不认账?!咱们潮义信偌大的名头,二爷这等坊间豪杰,何曾受过这等委屈?”





他俯身过去,小声道。





“要不咱们……”





话未着,忽见罗勇勃然变色,猛地抓起酒壶挥来。





白杨儿常在街头厮混,身手颇佳,扭身便利索躲开,正要告屈……





“狗东西!还敢躲!”





身形一僵,心里暗道:“罢了,儿子又来打老子。”





任由再度挥来的酒壶把自个儿砸翻。





而罗勇已然腾地起身,拳脚抡圆了打砸下来,嘴里喝骂:





“狗东西!莫非忘了我大哥的吩咐,眼下正是鬼王立庙的紧要关头,一切小心行事,切莫坏了城中规矩!你却撺掇着说些屁话,若惹出祸端,不需窟窿城的诸位大爷动手,我先剜了你的狼心狗肺佐酒吃!”





白杨儿早已头破血流,但不敢反抗也不敢躲,只敢“哎哟”着打着滚儿挨揍。





直到罗勇打累了,底下人才迟迟上来劝他消气。





他恨恨罢手,重新落座。





可经了这么一遭。





再吃酒肉。





不是鸡肉太柴,就是牛肉太老,酒喝得也跟醋似的,哪儿哪儿不痛快。





罗勇烦躁极了,把上衫一扯,赤条条跳下席来,大步到了屠案当前,扯开麻布口袋。





里头竟不是牲口,是个大活人。





手脚都被麻绳困住,嘴里也塞得严实,虽浑身青肿,但近了一瞧,也能认出,这人就是算计了华翁的孙丙成。





他冷不丁见了光明,慌张间未及有甚动作,便惊觉自个儿躺在一张血淋淋的案台上,旁边罗勇阴着脸拔起了一柄解腕刀。





孙丙成霎时瞪直了眼,煞白了脸,似条刚钓上岸的活鱼,死命扑腾起来,嘴里不住支吾着求饶。





罗勇听得不耐烦,倒转刀柄,狠狠砸在孙丙成的脸颊上,教他圆脸变作瘪脸,嘴里布团连带牙齿混着血水一股脑儿挤了出来。





便像被鱼贩料理过的死鱼,挺直难动。





罗勇拨开孙丙成的衣衫,又拿冷水往胸口一泼,再抄起解腕刀……





“我有法子!解气的法子!”





他及时转醒,挣脱口塞杀猪也似的尖叫,嘴里“突突”喷着混着牙齿的血水。





“合规矩的法子!”





…………





是夜。





咸宜庵又是一场夜宴。





要照以往,场中欢情不好叫佛陀瞧见,只好请殿上神像都蒙上耳目,再背过身去,权作“不见不闻”。





可今夜不同。





今夜的宾客是鬼。





为老货郎践行的消息不知怎的被静修听去了。





自逃出窟窿城,她一直忙碌,没时间正式谢过道士,正好借着这机会,作了邀请。





大伙儿自无不可。





但事先有言,大家伙都是穷鬼,无需丝竹佐餐,也不要美人劝酒。





庵里的僧伎若有兴致,大可来凑个热闹,不必浓妆艳抹,也不必穿上特制的轻薄僧衣,至于助兴的歌舞之类,谁吃酒吃高兴了,去庭中胡乱表演一段便是。





如此一来,宴上种种当然不比昔日无尘设宴时那般雅致,却不必劳烦佛陀再蒙头背身,尽管用他们高坐佛台上低垂下来的慈悲目光,看一看孤魂与伎子们暂享欢愉。





眼下,庭院中间的是一个叫做慧如的带发女尼。





月色溶溶,夜风轻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