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33 章 封赏
“你不是谏言营妓从良?届时政令传下去,中郎将安排她们婚嫁,以及租荒地种棉事宜。”宣平帝给出准确的答复。
隋玉暗叹,宣平帝能允许营妓从良,但不接受赦免量刑过大的官奴,很可能就是因为性子保守,不接受改革,更不容他人挑战维护封建统治的律法。以他之前的反应来看,或许再有三五年,在棉花种植方面,地力和人力角逐之时,奴隶自赎自身的政令有可能会下达。
太监走下:“中郎将,氎花夫人,陛下该歇息了,奴才送你们出
宫。”
隋玉和赵西平行礼拜别,起身时,隋玉对上宣平帝的视线,她忙垂眼,面上恭敬,嘴上却说:“我曾听一位老夫子提起,始皇帝焚书坑儒,而秦灭亡后,高祖提倡独尊儒术。故而民妇私以为有些政令是有时限的,今日之言非挑衅律法,也不是为隋氏一族鸣冤。三十年前,过多的官奴于河西四郡有利。如今西北太平,垦荒挖渠、修筑长城之业已到尾声,一部分官奴可以自谋生路了。”
宣平帝早已冷静下来,隋玉的话他也听进去了,但兹事体大,她身后更无氏族支持,这事非他一力能更改。
“好好种棉花,河西田地少,关内多,寡人等着棉花遍布在我大汉的疆土上。”他说。
隋玉有些失望,但也尽力了,她跟着赵西平走出宫殿。
阴了许久的天放晴了,太阳驱散了厚厚的云层,雕栏玉砌的宫殿披上流光溢彩的光芒。
隋玉站在阶前缓缓吁出一口气,她终于能正视那个为了苟且偷生而狼狈反口的自己。
她没说错,是律法的错。
偏殿,一行太监捧出宣平帝给的赏赐,黄金五百两、酒食五十坛、玉壁一对、印玺一枚、牌匾一方。
作者有话要说
【1】氎,古代细棉布的意思,氎花也就是棉花
【2】文中隋玉提议的赦免一部分官奴是仿照东汉时期的释奴令写的。
赵西平没什么想法,他甚至连隋玉的想法都不清楚,在走进这座大殿之前,他没听隋玉提起过解救营妓之事。
大殿里安静了片刻,赵西平看向隋玉,他脑子里突然灵光一闪,营妓少,但官奴多啊。
“营妓的人数过少,无法填补种棉花的人力短缺,这部分可以用官奴补上。”赵西平坦诚道,他不懂奴隶于奴隶主有多大的利益,受眼界所限,他说得干脆又利索:“以敦煌为例,距设立敦煌郡有四五十年了,当初迁过去的官奴生子再生子,人数可能早就翻倍了。就我了解到的,养牛养马的官奴比牛马还多,我家里的几个官奴都是从养牛场送来的。”
宣平帝坐直了,这个莽汉倒是无知无畏,什么都敢说。
“玉掌柜有什么看法?”他问。
“草民跟赵千户的想法一致。”隋玉惊讶于赵西平跟她想到一起去了,她抓住这个机会说:“不过我觉得打入奴籍的奴隶,尤其官奴是犯过罪的,陛下若是肯赦免他们,他们得掏钱赎买奴籍。”
隋玉明白,于朝廷有利,赦免官奴的政令才能推行下去。
“奴隶哪来的钱?”大司农问。
“可以赊欠,想从良的奴隶多半是有想法有能力的,从良后背上一笔债,还不上还是奴籍,于朝廷没有弊端,还能少养一些。”隋玉说。
宣平帝龙颜大悦,说:“还有什么想法,一并说了。”
隋玉沉默片刻,她再三纠结,还是选择开口:“草民私下以为,受株连之罪的奴隶或许能按照罪责的轻重释放一部分,这部分将会是种棉花或是种粮的主力。我们家有三个官奴是十几年前因丈夫和亲爹当过山匪打入奴籍的,他们母子三人不是凶恶的性子,一个在灶下做饭多年,两个为我们忙农活还跟着我走商,是老实又能干的性子。”
宣平帝沉下脸,他这下确定了,隋玉的确是在为奴隶鸣不平,甚至可以说对律法有诸多不满。
殿内的气氛一扫平和,迅速凝重下来。
耿中丞看隋玉一眼,他知晓她大胆,没想到她竟大胆到这个地步。
“你前一句还提议官奴自赎自身,怎么后一句又谏言朝廷赦免受株连之刑的奴隶?”大司农起了惜才之心,给她一个打补的机会。
“人群不一样,能赦免的这群人是底层人,为奴为仆之前就是寻常百姓,他们没那个能耐赚赎身的钱,但有踏实种地的心性。”隋玉委婉地说,能拿钱赎身的人群是类似于隋氏一族受牵连流放的人,如果当时能赎身,隋氏一族的小孩是能保全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