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封臣 作品

第106章 突厥兵袭夺瓦口关

 “哈哈哈……”罗艺笑了,“张大人呐,这个事情就不用我来发表意见了吧,啊?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呀。我随便叫我手下一个兵将,让他们发表发表意见,对不对?众目睽睽嘛,大家都看着呢,心里都有一杆秤啊。呃……你吧,你过来!”他用手一指白显道。

 白显道过来了,“王驾千岁!”

 “你说一说,你认为谁应该拿先锋印呢?”

 “呃……王驾千岁,本来下属不应该插嘴。但是,平心而论,这是一场比赛呀。比赛规则早已经定好了,谁最后胜在场上,那谁就是第一。谁是第一,谁就能够得先锋大印。我们都是军人呐。军人平常训练比武不都这样吗?比武只认第一。那至于你用什么方法得到的第一。只要是不违反规则,那就不该被质疑啊。说我平常训练、我平常比武,我都是得第一,我都是夺魁,我比人都厉害!一到三军大比武的时候,一比我就得不了第一,一比我成绩没人家好。那这你怨谁呀?只能怨你运气不佳呀。你不能说拿你平常的成绩抵你在比赛上的成绩呀。所以,属下认为,秦琼应该拿先锋印!为什么呢?第一,按规矩,人家夺得第一名了;第二,人家的参赛资格也都没问题。所以,属下想不出什么理由能够不把先锋印给人家。当然了,属下职位卑小,所以,一切我们都听王爷、都听钦差大人的,你们来决断。”白显道挺会说,说话不卑不亢的,声音非常的和缓,而且带着笑容很客观地说。

 罗艺一听,扭过身来问张景柱:“张大人,听见没?这是一个普通军官的认知。我觉得这种认知代表着今天观看比赛的每一个人的认知。规则,秦琼完全遵守了。参赛资格都是经过各位大人审核过的。所以,没有理由不把这先锋印给秦琼。假设不把先锋印给秦琼,谁还能拿先锋印呢?给乎尔复吗?都已经被秦琼打败了。至于秦琼如何打败的乎尔复,这不能靠臆测,我们只能看结果。现在最终的结果那只有秦琼胜在场上了。所以,钦差大人,这还算问题吗?”

 “嗯……这……”张景柱心说话:“如果今天真的把这先锋印给秦琼了,我也不好给皇帝交代呀。但如果不给秦琼,我现在就交代不过去。这可怎么办呢?”

 正在张景柱发愁的时候,忽然间,听到外面有马挂銮铃声响,“哗楞楞……咵咵咵……”有一匹战马由打远方疾驰而来。战马上的人离多远就喊:“报——急报——战报——”

 “啊!”这一下子,把在场的罗艺、罗成等人全都惊呆了。罗艺“噌”一下子就站起来了,往远处一看,一匹战马由远而近使得太快了,眨眼间就已然到了北看台下了。马上之人滚鞍落马,“噗嗵!”简直就摔在地上了。一看,风尘仆仆一个蓝旗信使,专门传递情报、专门报信儿的信使。

 “急报!急报!”“噔噔噔……”信使一边喊着“急报”,一边就蹬上北看台。

 有人给拦住了:“你干什么的?”说是报信的,万一是刺客怎么办呢?给拦住了。

 “哎,我有急报!要见燕王千岁!”

 “你哪儿来的?”

 “我打瓦口关来的,瓦口关失守啦!”

 “哗……”就这一句话如同在滚油锅里泼了一瓢凉水似的。当时,北看台的人全站起来了。

 “嗯?”罗艺一听,“什么?!让他过来!”

 有人把这报信的放到罗艺近前。这个人单膝跪倒,“报!启禀王驾千岁,大事不好!瓦口关丢了!”

 “啊?!你待怎讲?!”

 报信的赶紧的掏出战报呈给罗艺。

 罗艺一把抢过来,打开战报一看,“嗯……”罗艺大吃一惊。

 这战报是驻守瓦口关的幽州军李良将军写的。这瓦口关是幽州北面一个重要的门户,也是大隋王朝北部边境啊。离开瓦口关再往北,那就进入突厥的地盘了。所以,突厥要想南侵,瓦口关是必经之处。那可以说是一座要塞。那么,罗艺一直派重兵把守,让大将李良带了五千精兵就驻扎在瓦口关。整个幽州二十万兵马,光在瓦口关这个小小的关隘上就给了五千兵,足见对这个关隘的重视,也足见这个瓦口关有多重要了。说再多给点呗?多给一万!一万装不了。怎么?瓦口关是个要塞。这个地方驻屯不了多少兵马。但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只要你锁住关,别说五千了,就是一百人也有可能抵得住敌人十万大军。你过不来呀。所以,虽说瓦口关地势重要,幽州也一直对他非常重视,但是,由于地势太险要了,很多年,没在这个地方出过事儿了。突厥这些年也不在这个地方骚扰幽州了。

 逐渐的,守瓦口关的李良就有点松懈了,就大意了,认为这就是一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方。两边都是山,就这么一个山沟。只要派人看住,那就不会有傻敌军由打此处经过。一看人家关上有人,还能从此经过吗?那过去不就找死了吗?所以,我只要是派上足够的守关的士卒,守住这道关易如反掌,没什么难的!您看,就怕这种领导者,放松警惕。他想的也不错,只要派上足够的士卒一守,敌人就过不来。但是,做领导的有这种松懈的思维,你再派去士卒,他们一样也会松懈——领导都不在乎,这地方没关系,反正在我值班的时候出不了什么大事。所以,守瓦口关的兵卒还是原来的五千,但守关这个精神可没原来集中了,都懒惰了。逐渐的,就连值班放哨的也开始打瞌睡了,值班的小头目也开始偷偷地喝酒啊、耍钱呢。总之,就放松了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