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楚 作品

第 110 章 交换礼物


其实很不简单。

在网上发布照片的员工早已离职,当初也是他接待的徐翊。秦一隅试图私信他,但一直没有音讯,而对方又没有给出具体的店名。唯一的线索只有贝斯型号和街区地址。偏偏那是个艺术街区,琴行很多,秦一隅只能把所有的选项全找出来,挨个挨个联系,拨打电话。

整整两周后,他才锁定了其中一家,可琴行的员工却说这把琴已经卖出,库存里查不到,也不愿意帮他询问店主。他只能自己寻找店主的联系方式,好不容易联系上,才知道,原来店主将那把琴收到了自己家里。

在秦一隅表明身份,也给出了那个视频作为证明,对方才愿意将这把尘封三年的贝斯交给他。他也付了尾款,千里迢迢托运回来。

[希望这把琴的主人会喜欢。这绝不是普通的贝斯,是一个英雄的勋功章。]

而此时,南乙已然将这把琴抱在怀里,珍惜地抚摸着琴身,用手指拨了拨弦,挂着泪珠抬起头,冲秦一隅笑。

“真漂亮。(笔趣阁小#说)[(.co)(com)”
秦一隅摸了摸他的头发,“简直就像是给你量身定做的。”

秦一隅忍着鼻酸,隔着琴面对面抱住南乙。

“决赛的时候就用这把,好不好?”

南乙在他怀里点头。

“好。”

午饭时他们讨论着决赛的选曲,事实上也没什么好选的,和之前的赛段一样,他们没有存曲,秦一隅之前的歌版权目前也还没回来,只能写新的。

“我打电话问了一下,CB的排练室还是可以用,只不过有点太远了。”严霁说,“在我家倒是可以,就是可能会扰民。”

“可以去我们学校啊!”迟之阳提议,“我们系就有,而且我同学说期末考已经差不多结束了,民打的练习室应该有空的。”

“那我们下午就去问问?”严霁说。

谁知南乙忽然开口:“明天吧,今天我还有点事儿。”

洗碗的时候,秦一隅终于按捺不住好奇心,凑到南乙旁边问:“你还有什么事儿?”

南乙冲完最后一个带泡沫的碗,擦了擦手,看向他。他的眼睛已经不红了,又恢复了往日的眼神,嘴角勾着点笑。

“我之前就想抽个时间带你去一个地方,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时间,忽然发现,今天就很好。”

秦一隅更好奇了:“什么地方?”

“去了你就知道了。”

临近除夕,冬日的北京城到处挂满了红灯笼,喜气洋洋。距离不算远,南乙骑着车带上秦一隅,穿过拥堵的公路和热闹的大街,最后停在了海淀区某个旧小区的后门。

停好了车,他领着秦一隅进去,绕过很有年代感的小区园林,一前一后钻进某个单元楼里。

上楼梯时,秦一隅又一次问出他一路上已经问了不下五遍的问题。

“哪儿啊这是?”

走在前面的南乙脚步一停,秦一隅差点儿撞他后背上。

他半转身道:“我家。”

“啊??”秦一隅愣了一秒,不知怎的脖子一下子就红了,肉眼可见地慌了起来,“不是,你家?这、这么突然就见父母了吗?”

原本被他揣在口袋里的两只手慌忙拿出来,秦一隅低头看了一眼,又立刻抬头说:“那你怎么不提前告我一声啊,我这什么都没带呢,两手空空见你爸妈啊,等着,你先别上去啊,稍微一等……”

说完他转身就下楼梯。

“干嘛去?”南乙想笑。

“我去小区对面那个超市里买点儿东西啊,牛奶果篮什么的,哎你爸喝不喝酒啊?你妈妈喜欢……”

“他们不在。”南乙倚在扶手上,漫不经心地冲他笑。

原本蹬蹬往下走的秦一隅仰着头,眨巴了几下眼睛:“啊?”

“不是?怎么个情况啊?”秦一隅又往回走,脸上的慌乱是半分也没有了,笑里透着股坏劲儿,“哦我懂了,你故意趁叔叔阿姨不在带我来这儿鬼混是吧,你小子……”

“想什么呢。”南乙笑着站直了,等他上来了,又一起往上爬了一层,拿出钥匙开了门。

“这是我家以前的老房子,楼下就是迟之阳奶奶家。”

房子面积挺大,没有玄关,进门便是大玻璃窗和客厅,冬日温暖的阳光充盈着整间屋子,空气里有淡淡的尘埃的气味。随处可见的相片,布艺沙发,沙发上放悬挂着的全家福,一整排的大书柜,褪色的奖状……

这里简直就是一个旧事物的博物馆,珍藏着恋人

童年的线索。

秦一隅停留在墙角,弯下腰。他发现这上面划着许多个短短的横线,旁边用笔写着[小乙xx岁]。他笑了,用手比在小横线上,平行着在空中滑过来,最终落在南乙腰间。

成长在这一刻完全地具象化。

“我们宝宝长高这么多啊。”
他直起身,搂住南乙拍了拍他的后背,“真厉害。”

南乙被他弄得有点儿开心,又有点儿怪异,看他这副模样,仿佛看到自己家里的那些长辈似的。

等秦一隅走到客厅沙发,后知后觉地感觉眼熟,于是他走到窗户边,转过身,背对窗户看向客厅,这一瞬间,眼前的光景与他熟悉的画面重叠。

原来这就是舅舅录视频的地方啊。

此刻连光线都很相似,仿佛重回过去似的,秦一隅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强烈的悸动,仿佛下一秒年轻的徐翊就会抱着幼年的南乙从走廊走出来,将他放在沙发上,开始弹吉他。

记忆原来是附着在特定的物品和空间中的。

“转学之前我都住在这儿。”南乙轻声说。

“这房子一直没卖?”

“嗯,我妈舍不得,这是和外婆舅舅一起住的房子,嫁人了都没搬出去,我也是在这儿出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