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1 章 晋江文学城独发
正月二十八韶关被破,越朝大军退兵至锦城,锦城城墙修得高大,这回可以靠投火守,宁将军一围失了韶关,总能守住锦城,却不想大军未至,他守着城门等了一日一夜,但无半点风吹草动。
一直无人来犯,宁将军命探查军去查,才知赵王早已领兵南下,已经去了鹿城。
而安营扎寨的帐篷没拆,甚至还有烟火,只是障眼法罢了。
宁将军虽长在京北军营,不比赵王征战经验多,可是熟读兵法,此刻看着越朝的布防图,恍然间明白了什么。
绕路而行,朝鹿城借粮,正好解决了粮草不足的问题。
一日功夫,这会儿自是已经追不上了,而鹿城离云州启安极近,京北大军此刻南下恐怕赶不上了,而云州等地兵马只几千,若是赵王在鹿城被放行,恐怕大军会直压盛京。
完了。
宁将军额头冒出一层冷汗,若因此打了败仗,他身家性命不保不说,还会成为越朝的罪人。
宁将军憨厚的脸上出现了一丝恐慌,立马写信回京,八百里加急,前日才送了战败的战报,今日又送回盛京这样的消息,他只感觉自己脑袋发凉。
好像下一刻就要被砍下去。
谁都没想到,几位副将也没想到,都以为赵王会按照最近的路,由锦城过来,却不想去了鹿城,打了个措手不及。
宁将军也怕到时大军又原路返回,再杀个回马枪,便下令调三万兵马由北向南,快速经过丰亦去云州,看能否阻拦。
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战报和信到盛京已是正月最后一日,昨日明光帝才收到韶关失守的消息,今日又看这密函,脑子一时间嗡嗡作响。
赵王没去锦城,为何没去锦城?那大军守着锦城又有何用。
现在去了鹿城,萧允枫已经送回去了,依禹王的性子,怕也要反。
难怪都要借孩子回去。
禹王数年前就就藩了,这么多年,鹿城粮库颇丰,正解了粮草不足之事。
他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一层上。
明光帝抬头看向赵太傅,问道:“太傅,眼下该当如何?”
赵太傅也有些慌,当初看着布防图,料定赵王从西北打过来最近的就是这条路,粮草不多,自是速战速决,这条路上甚至无藩王封地,所以京北兵马就一路去韶关守着。
韶关失守,这在意料之外。
不过宁将军不
比赵王争战经验多,守了两日才被破关也无可指摘。
赵太傅道:“当务之急是赶紧遣兵去云州,皇上,不能再等了。”
明光帝红着眼睛问:“怎么守,如何去守。京北还剩五万兵马,那时要守着盛京城的,若赵王真去云州,西北十五万大军,就算只留五万与羌族交战,剩下的可是十万!到时节节败退,不还是要守城!”
倘若京北有十万兵马,那还能对上一对,可锦城不能离人,万一赵王又领兵打回去,上下夹击,岂不是瓮中捉鳖。
原以为赵王造反,连韶关都过不来,只要等粮草耗尽,便能收入囊中,可如今呢!
韶关都破了,云州等地在赵王眼里岂不跟纸糊的一样,轻轻吐一口气就破城了。
明光帝头脑发热,昨日韶关失守,他还想守着锦城就是,可今日再收这密函,看见锦城无恙,却南下绕路而行直捣盛京,他的皇位还能坐多久?
明光帝吐出一口气,完了。
给西北那么多兵马,如今却要打进盛京。
明光帝再看这密函,上面一字一句在眼前飘起来,黑乎乎的,他胸口也起伏,手慢慢变得冰凉。
当初送去的两位将军,论资历军功都要胜过宁广山,结果送去回不来了。不得以只能用宁广山,可就是个饭桶,连韶关都守不住。
不仅守不住,要等一日一夜才发现赵王去了鹿城,简直是废物。
明光帝见赵太傅不说话,胸口越发闷得慌,他刚想站起来走走,可刚起来,眼前却一黑,紧接着就不省人事了。
*
御书房乱作一团,赵太傅一把年纪,还去扶明光帝起来。
明光帝又晕倒了,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二次了。
皇后责问太医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一而再再而三这样,太医也说不好,趁着明光帝还没醒,皇后问他,“到底是操劳过多还是中了毒,你们难道整治不出来吗?这么多太医,究竟是干什么吃的?”
太医早先不敢往那方面想,又把脉,明光帝脉象虚浮,子嗣一事从脉象上看不出来,可若一样一样试毒,倒也不失为一个法子。
太医院几个太医轮番诊治,花了一个下午才断定,明光帝就是中毒了。
朱砂制成的药,以前吃了不少,如今好些日子没吃,所以才一直没诊治出来。
皇后一惊,问:“毒可于子嗣有碍?”
太医不敢直接回话,“若是好好养着,倒没什么关系,只是如今皇上操劳过多,又总动肝火,动怒便是催毒的引子啊,还是得以龙体为重。”
皇后道:“此事,不可宣扬。”
她甚至不知要不要将此事告诉明光帝,“你们先想办法替皇上清除余毒,这么久都没发现,是你们当差不利,若是能治好皇上,也算将功折罪。”
其他事到时候再说。
夫妻一场,皇后守在床边等明光帝醒来,这一守就是半个多时辰。
明光帝感觉自己一觉睡了许久,睁开眼便是明黄色的床帏,往旁边一看就是皇后。他张了张嘴,“什么时辰了?”
“刚过酉时,太医说皇上总操劳,不可再动怒,朝中事再多,也该以龙体为重。”
明光帝道:“韶关失守,赵王他去了鹿城。”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4-04-0420:51:47~2024-04-0521:21:4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深水鱼雷的小天使:阿初47个;
感谢投出火箭炮的小天使:阿初2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您的普明已上线2瓶;姜子牙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赵太傅觉得能不起战事就不起战事,打仗除了劳民伤财,真是半点好处都没有。
况且与羌族交战还能护卫国土,皇上和赵王打,那不还是越朝百姓自己打自己。再说了,不管谁胜,那越朝还是越朝,朝内动荡,是给羌族留有机会。
眼下先守住韶关,再慢慢等赵王粮草耗尽,哪怕赵王占领西北几座城池自立为王,也不能长久。西北不宜种植作物,不比江南等地富庶。
只不过如此一来,皇上断不可能再给赵王回头反悔的机会。赵王既然反了,开弓没有回头箭,就算他退兵,也得就罪论处。
乱臣贼子,当剿灭之,哪怕从前有诸多军功,依然是反贼,否则日后人人当争相效仿。
明光帝坐得胸闷,站起来在御书房走了几步,道:“西北粮草不够,朕料想,他们也守不了太长时间,韶关万不可失。”
太傅等人应了声是,明光帝挥了挥手,诸位大臣也明白,今日朝议就到此为止了。
事关赵王,明光帝都是下朝之后再和赵太傅六部尚书及大臣慢慢商议,秦临渊听着头疼,不过还有许多朝臣对此一知半解,巴不得参加朝议。
楚国公就不知这些,不过楚国公因为
老家就在泸南,正和严氏盘算着派人去泸南先把老夫人接回来。
楚二叔是泸南知州,自是不可能舍弃百姓自己避难去,但老夫人和几个侄子侄女还是可以避一避的。
乱世之中可不管你有没有钱财权力,年纪大不大,刀剑无眼,万一真打到泸南,被伤了可如何是好。
只不过严氏担心的是别的事,以往宋老夫人来盛京都赶着春秋天气暖和时,眼下还没出正月,老夫人又那么大岁数了,怕来的路上颠簸受苦。
楚家二叔走不得,万一老夫人不愿来盛京,那该怎么办。
严氏为此事发愁,楚欣劝道:“接祖母回来是做晚辈的孝心,我们只管接去就是,来不来,全看祖母的意思。”
严氏就命人去接了,也不知能不能赶上。
想想前些日子还太平盛世,越朝上下欢欢喜喜地过年,年刚过完,朝夕间赵王就反了,楚国公无甚实权,每日喝酒吃肉,还总说赵王打不进来。
严氏着急,只能差人往娘家和长女家问问。
如今在朝摸着能摸到政事的,也就是楚国公的大女婿,陆枕言。
陆枕言在刑部任职,他很受刑部尚书重用,短短一年半,已经破格做到了刑部侍郎的位置,不过其中少不了楚瑾为之周旋打点的缘故。
楚瑾虽不为官,可总是和官家夫人周旋,说话办事又漂亮,让陆枕言少走了不少弯路。
而且陆枕言今年才二十岁,谁见了不说一声年轻有为。
此番朝内动乱,陆枕言也知晓,更怕战火到盛京,牵连家人,下职回府和楚瑾商量,若不南下避难。
楚瑾是成王妃的姐姐,如今两人还有孩子,若南下避难,王爷王妃必定应允。
陆枕言道:“若无事再回来,就当去散散心。”
楚瑾摇了摇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世。况且,赵王护卫了百姓多年,我信不是他一朝一夕能反了的人。三妹妹那里是离得远,可此时过去,也是添烦添乱。”
更何况楚瑾的母亲兄弟姐妹都在盛京,她是能带着孩子走,可别人呢,她能眼睁睁看着母亲兄长妹妹们在盛京受苦吗。
陆枕言叹了口气,拍了拍楚瑾肩膀以示安抚,“也好,留在盛京我会护着你们。”
楚瑾把他的手拂开,“我知你暗自与成王有书信往过什么?”
楚瑾当初差一点就成了陈王妃,楚国公愿意也有当时先帝属意陈王的缘故,那时陈王的确风头无二。
皇家夺储争嫡她并非不知,赵王造反,皇上下令要处死反贼,以安定天下。
可说句难听的,赵王造反也有皇上的缘故,一为削藩,二为引质子进宫。若赵王败了,那早晚有一日,成王也会被削。
赵王以前是皇子,成王从前也是皇子,这些年一直谨慎行事,难道到这个时候了,就没有一丝一毫别的想法吗?
楚国公府的几个姑娘里,要数楚瑾楚欣姐妹俩性子最相近。
楚瑾自小就拔尖好胜,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读书做文章誓要不比男子差,及笄之前便有才名,之后更是声名远播,名扬盛京。
后来在佛堂一年多磨练心性,明白人这一辈子,并非走到高处才是圆满,嫁给陆枕言日子过得也不错,可心底还是那想法,性子也依旧是那个性子。
这都什么时候了,怎么就不知着急呢。
楚瑾知道三妹妹性子沉稳,可这会儿不是该沉稳的时候,早些准备肯定没错。
若是她的妹妹做了皇后,楚瑾也不愁陆枕言没有好出路。
楚瑾都替他们着急,成婚仓促,离京仓促,比起其他皇子,就好似捡来的。
她见过成王几次,做妹夫也无可挑剔,相比于其他王爷起起伏伏,成王总是能在关键时刻保全自身,这可不是单凭运气就行的。
既然有这智谋,为何不趁此机会,借风扶摇直上呢。
成王也是藩王,真等日后削藩?
陆枕言轻轻叹了口气,与成王书信往来,他没想过瞒过楚瑾,更知瞒也瞒不住。
楚瑾比他还要聪慧,若为男子,哪里会指望家中兄长去考功名。
陆枕言斟酌着道:“只是如今并非最好的时候,其他藩王都在观望,都想凭此机会立功,但有句话叫名正言顺,赵王此举是为谋逆,差了名正言顺几个字。”
朝中憎恨赵王的不在少数,战火动乱哪儿有国泰民安来得安稳自在。
哪怕他一身伤,曾立下不少战功。
陆枕言道:“你可曾听过那个传闻,皇上继位快两年,自大皇子夭折后就未有子嗣,当初宫里妃嫔有孕,却小产了。
有传言说是当初庆王暗害皇上,致使皇上身体不好,所以才没孩子。质子进宫后生了不少事端,若真到了那迫不得已的一日,皇位是极有可能传给成王的。”
明光帝也是见识过其他兄弟狼子野心,况且几个侄子年纪太小,经不住事,唯一没有对皇位虎视眈眈的就是萧秉承。
不仅没有,还可以说是安分守己。
况且做皇帝的也得为天下考虑,如今皇上在政事上挑不出错,虽然也有不足之处,但信任太傅和六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