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山梦 作品
第一百五十二章 军门
虞山先生近日来信,要本官切切小心,能让虞山先生提醒,说明温体仁对东林动手之时当在不远,他现在圣眷正隆,不好应付啊。
当此关节,安庆不能再出事。”
马先生脸色一变,“若是薛国观出面,便已是筹划妥当,随时兵临城下。
京师、南直、浙江这几处,必是交锋之地,大人洁身自好又勤于政务,温体仁难以拿到把柄,但安庆终是一忧。”
张国维点头认可,马先生又接着道,“安庆此地孤悬江北,凭不了大江天堑,流寇说不准什么时候便来了。
此次流寇犯境,有凤阳在前,温体仁要庇护吴振瑛,不能对大人穷追不舍,但若是下次流寇只来安庆…”张国维长长叹一口气,“所以安庆一府,如今是要害之地,极为要害之地。
马先生可有以教我?”
“属下不敢,但对安庆不外两法,其一是推,以安庆远离苏州为由,力争将安庆划归凤阳巡抚,或是另设巡抚应对,不论哪一种,只要把安庆划出大人防区便可。
如此大人辖区皆在大江之南,只余江浦之类小城,皆不碍大局,此乃对上之策。
其二是固,不能等待安庆划走,在安庆仍隶应天之时,应加强战备严加防范。
庞雨首平民乱二破流寇,可见此人颇有雄略。
其名曾上达天听,此次又立下大功,如为大人所用必能稳固安庆。
今年中都被焚,流寇之祸大起,已不可等闲视之,皇上眼下对边才求贤若渴,以庞雨为安庆守备,当是能如皇上的心意,若能落下些军功,大人之位便固若金汤。”
“把安庆划出,倒不是只为保老夫这一顶官帽,安庆苏州千里之遥,确实需要一个巡抚就近运筹方能保。”
张国维闭眼想想道,“小班头是匹夫之勇,还是有勇有谋?”
“独平民乱可算匹夫之勇,但此次固守桐城,动用的是桐城壮班,乃他自己操练,老夫此次所见壮班,也比潘可大一百人马要雄壮,敢于出城夜袭攻其不备,可算有勇有谋。”
马先生躬身继续道,“庞雨此子曾向属下吐露过从军的念头,属下也一直想举荐此人,但因幕友身份不便,一直未曾开口,是属下因私废公了。”
张国维睁眼观察了马先生两眼后道,“马先生我一向是信得过的,以后直言无妨。”
马先生为微微躬身,“谢大人信赖,但若是以庞雨为安庆守备,还有一个隐忧,便是王公弼那里。”
“可是因潘可大是王公弼亲信。”
“确实如此,潘可大虽战守不力,但毕竟是王公弼提拔起来的,贸然替换的话,王大人恐有微词。”
张国维没有马上回答,停顿了片刻之后道,“王公弼那里还是其次,本官用人首要德才兼备,德在才前,领那小班头来,本官见一见。”
……注1:崇祯八年,因桐城知县杨尔铭上书举荐,认为潘可大在守桐城之时奋战有功,张国维升潘可大为游击,增一千二百兵额,仍驻桐城。
当此关节,安庆不能再出事。”
马先生脸色一变,“若是薛国观出面,便已是筹划妥当,随时兵临城下。
京师、南直、浙江这几处,必是交锋之地,大人洁身自好又勤于政务,温体仁难以拿到把柄,但安庆终是一忧。”
张国维点头认可,马先生又接着道,“安庆此地孤悬江北,凭不了大江天堑,流寇说不准什么时候便来了。
此次流寇犯境,有凤阳在前,温体仁要庇护吴振瑛,不能对大人穷追不舍,但若是下次流寇只来安庆…”张国维长长叹一口气,“所以安庆一府,如今是要害之地,极为要害之地。
马先生可有以教我?”
“属下不敢,但对安庆不外两法,其一是推,以安庆远离苏州为由,力争将安庆划归凤阳巡抚,或是另设巡抚应对,不论哪一种,只要把安庆划出大人防区便可。
如此大人辖区皆在大江之南,只余江浦之类小城,皆不碍大局,此乃对上之策。
其二是固,不能等待安庆划走,在安庆仍隶应天之时,应加强战备严加防范。
庞雨首平民乱二破流寇,可见此人颇有雄略。
其名曾上达天听,此次又立下大功,如为大人所用必能稳固安庆。
今年中都被焚,流寇之祸大起,已不可等闲视之,皇上眼下对边才求贤若渴,以庞雨为安庆守备,当是能如皇上的心意,若能落下些军功,大人之位便固若金汤。”
“把安庆划出,倒不是只为保老夫这一顶官帽,安庆苏州千里之遥,确实需要一个巡抚就近运筹方能保。”
张国维闭眼想想道,“小班头是匹夫之勇,还是有勇有谋?”
“独平民乱可算匹夫之勇,但此次固守桐城,动用的是桐城壮班,乃他自己操练,老夫此次所见壮班,也比潘可大一百人马要雄壮,敢于出城夜袭攻其不备,可算有勇有谋。”
马先生躬身继续道,“庞雨此子曾向属下吐露过从军的念头,属下也一直想举荐此人,但因幕友身份不便,一直未曾开口,是属下因私废公了。”
张国维睁眼观察了马先生两眼后道,“马先生我一向是信得过的,以后直言无妨。”
马先生为微微躬身,“谢大人信赖,但若是以庞雨为安庆守备,还有一个隐忧,便是王公弼那里。”
“可是因潘可大是王公弼亲信。”
“确实如此,潘可大虽战守不力,但毕竟是王公弼提拔起来的,贸然替换的话,王大人恐有微词。”
张国维没有马上回答,停顿了片刻之后道,“王公弼那里还是其次,本官用人首要德才兼备,德在才前,领那小班头来,本官见一见。”
……注1:崇祯八年,因桐城知县杨尔铭上书举荐,认为潘可大在守桐城之时奋战有功,张国维升潘可大为游击,增一千二百兵额,仍驻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