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上加狂 作品

第57章 第 57 章

    待郭氏子慷慨解囊的时候, 其他人都暗暗一惊,觉得酒肉交情而已,如此大手笔实在是有些没必要。

    有几个吝啬钱财的, 都在心里暗骂郭偃,觉得他脑子是落马时也摔坏了。

    苏落云却满意地点了点头,转而又对着卢公子的夫人道:“哎,卢夫人,您看,幸好永安王世子慷慨解囊,不然我岂不是‘有心护花栽瑶台,却无桃红落枕席’?”

    这次轮到卢康直眼讪笑起来,拍着胸脯道:“给世子积福,怎么能少了我?郭世子出多少, 我照拿就是!”

    妈的,居然将他写的孟浪之词念给了他夫人,他这屋里的最爱跟母亲告状, 若是被母亲知道他撩拨他人妇, 岂不是要告知父亲,生生打断他的腿?

    少不得要多掏银子, 堵住那瞎子的嘴。

    于是这一场宴会下来,世子妃时不时念上一句不知所云, 对仗操蛋的诗句, “感动”得世子一帮狐朋狗友纷纷慷慨解囊。

    最后, 连一直坐在主人位上韩世子都感动地站起了身,冲着在座好友抱拳, 目光如炬扫视一圈,面色清冷道:“我听出来了, 在座的都是高人!所谓‘大恩’不言谢,容得日后韩某再细细‘酬谢’诸位!”

    说这话时,他看人的眼神颇有些意味深长。不知怎么的,平日里跟他吃吃喝喝的那帮人的后脊梁都开始串了冷气。

    待得友谊满满,地久天长的酬谢之后,众位宾客也可以转身离去。

    永安王府世子妃心疼自己的夫君撒钱如流水,可不好抱怨显得小家子气。

    于是她一边上马车一边对郭偃道:“这个北镇世子妃到底是低贱门户出来的,在我们面前卖弄文采,缺钱就好好说话,念那些狗屁不通的诗干嘛?”

    郭偃抹着额头的冷汗,大冬天拼命晃着手里附庸风雅的折扇,跟自己的母虎夫人强笑道:“谁说不是,要钱就要钱,念诗干嘛!”

    再说苏落云这一场茶宴下来,也是念诗念得口干舌燥。

    可惜身边的世子似乎心情不甚愉快,久久不曾说话,落云问起他时,他才道:“那些碎催给你写了这些混账话,你居然都没告诉过我。”

    落云失笑:“你都说了他们是入不得台面的,我连提都懒得提他们。这不也是临时想起,才敲敲他们的竹杠……”

    韩临风还是不高兴,他伸手揽住了她的纤腰,低沉而肯定地道:“这一次,我都记下了,你遭受的委屈,总有一日我会替你舒展。”

    落云知道他心思深沉,看来那些酒肉伙伴算是彻底得罪了这位爷。

    她不想让他再吃这些无聊飞醋,于是又赶紧说道:“不过这样一来,有了这些纨绔入局,最起码彦县寺庙的法会能做起来,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些银子赈济百姓,让他们可以顺利度过这个寒冬……但愿朝廷的粮船能快些来。”

    说到这,韩临风却无奈笑了笑:“就算等粮船来了,这些粮食也不一定能入百姓的手里。现在的太平日子,不过掩盖着浮华下的千疮百孔……若是不尽快平定民心,只怕有大批吃不饱饭的灾民要投入义军,据我所知,曹盛的队伍逐渐壮大,已经夺过关键的三州,若是义军人马再壮大,只怕陛下要寝食难安了……”

    落云知道他跟那曹盛关系匪浅,想了想道:“世子不是说过曹盛一心只想收复故土,并无篡权的野心吗?”

    韩临风拉着她的手,走在别院的小径上,微微叹了一口气:“他如今也算是兵强马壮,身边全是能人,家大业大时,继续往哪里走,往往都不随人愿。如同洪水卷身,只能被迫裹挟前行……”

    曹盛新收的那员小将名唤裘振,他自带人马投奔曹盛,并且旗开得胜,为夺取三州立下汗马功劳。

    不过这个裘振乃是化名,据说他是罪臣之后,生平痛恨大魏朝□□朽积败,力劝曹盛揭竿而起,以三州定都,另立新政。

    韩临风在北地自有消息渠道,据说那个裘振现在隐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大有盖过曹盛的势头。

    当初韩临风探听到这些时,忍不住暗自替曹盛担忧,也找了在南地筹粮的曹盛义弟袁惜。

    他托袁惜给曹盛带话,希望能让义兄曹盛有所警醒,也希望北地的义军不要走向失控,不然内忧外患,大魏伤筋动骨一场在所难免……

    此时,韩临风扶着落云登上府中高楼,感受秋风阵阵。

    望远望去,鳞次栉比的府宅炊烟袅袅,不知哪个院落传来依依呀呀的戏文唱腔,只是不知这样的平和日子还能维系多久……

    至于苏落云张罗为夫君祈福,给龙王还愿的法会,声势倒是越来越大。

    因为李归田大人听闻之后,在一片神神鬼鬼里,领悟到了北镇世子要赈济灾民的深意。

    他暗自点头赞许之余,对自己的夫人说,他也觉得有佛祖庇佑,才能生还,于是便让夫人张罗着让自家亲友也凑了份子。

    李府门生遍天下,李大人既然如此积极,他们自然也跟着募捐为先生祈福还愿。

    一时间,北镇世子府立在寺庙里的十几个筹款箱子被装得满满当当,为陛下还愿祈福简直成了京城风尚。

    而苏落云通过自己的人脉寻来了好几个大私粮贩子。

    他们的米仓里积攒了许多私粮,有些再不处理就要发霉生虫了。

    若是世道允许,谁愿意赚违法乱纪的钱银?可惜大魏赋税一年重似一年,还有各个地方巧立名目的毛头赋税,真是让正经做买卖的苦不堪言。

    既然北镇世子妃提供了这等利于百姓的好事,他们也乐得有这种合法大赚其钱的机会,于是给出的价格也算公道。

    待这些救命的粮食入了寺庙,而僧人则按运粮的车船钱折算充作粮钱付给那些私贩子。

    于是通过寺庙设立的粥铺在彦县城各地纷纷开设,不过这些粥铺打的却是大魏陛下护佑百姓的名头。

    那寺庙的僧人的口径一致,都说当今陛下乃天选贤君,护佑子民,所以京城诸位王侯一起募捐还愿,连提都没有提北镇王府一句。

    世子府筹谋许久,终于将那一锅锅的热粥,送到了灾民的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