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江河 作品
第206章:朱元璋决心杀倭,是叶大人谏言,也是后世子孙诉告!
第206章朱元璋决心杀倭,是叶大人谏言,也是后世子孙诉告!
叶青知道,如果只拿水稻说事,根本无法让朱元璋相信自己是穿越者。
想要让朱元璋完全相信他叶青是穿越者,就必须得把两件事情先写明白之后,再写接下来的论证主题。
这第一件事情,就是直白的告诉他,他所查获的这些,他叶青留下来的遗产,都是怎么来的。
“接下来,臣会直白的告诉陛下,臣给陛下留下的这些,远比朝廷当局优秀的技术都是怎么来的。”
“新式洪武大炮:其研制灵感来源于两百多年以后,也就是明朝后期(万历后期)传入的‘红夷大炮’,以及五百多年以后才问世的‘迫击炮’!”
“不错,这些大炮就是臣以红夷大炮为原型,研发设计的改良型大炮,命名为‘新式洪武大炮’。”
“这些大炮全部装有座驾车轮,方便机动,还依据迫击炮调节仰角以调节射程的原理,制作出来了专门的仰角调节机构。”
“只是现在的工业水平,还造不出来螺纹调节结构。”
“也不是造不出来,人工造螺纹钢还是没有问题的,但也正因为人工程度大,所以做不到批量的螺纹精度统一。”
“做不到螺纹精度统一,也就无法让批量的大炮,用统一的手法调节出一致的射程。”
“所以,臣就把螺纹调节结构,改成了‘条齿卡扣调节结构’。”
“所有大炮上升一扣,仰角便会增加一个统一的幅度,反之则减少一个统一的幅度,如此一来,就做到了所有大炮统一调节射程,随时对既定目标万炮齐发的战术目的。”
“如何制造以及使用,甚至如何培训炮手的技术资料,臣早已为陛下准备好了!”
“新式洪武大炮是如此,‘万人敌’也是如此,万人敌还不是臣发明的,也是明朝后期的火器工程师发明的兵器,只是臣先一步造了出来,并用来当成是‘超远投石机’的抛投弹药。”
“至于超远投石机,则是臣结合宋朝大型投石机,以及六百多年后的塔式起重机‘塔吊’的综合性产物!”
“现在的工业水平,做不出高耸百丈的全钢塔吊,但却可以造出木结构为主,铁构件为辅的,最高十丈的‘塔式起重机’!”
“还有那‘拦截巨箭’,也只是宋朝三弓强弩所发射的‘踏橛箭’,结合六百多年后的一种军工产品创意的产物!”
“臣虽然来自于六百多年以后,但却不是什么专家学者,只是一个什么常识都略懂的普通老百姓,一个社会底层的平庸之人。”
“臣没有什么天赋,有的只是十世轮回的记忆,有的只是几百年的人生阅历。”
“都说勤能补拙,臣就算再怎么笨,但也不是个傻子,臣利用臣在六百多年后那些微不足道的见识,以及十辈子加起来几百年时间的学习与沉淀,这才在大明朝有了这些小小的成就。”
“臣是个笨拙的人,就目前的水平来说,仅能让诸多方面,达到领先当前时代三百年的技术。”
“但也还是那句话,臣在诸多方面都已经一只脚踏入了专家的水准,如果再给臣二十年时间,不说让大明朝的方方面面都达到六百多年后的技术水平,达到五百多年后的技术水平,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只可惜,臣已经被您赐死,世上没有后悔药吃!”
“臣知道,您看到这里,对臣来自六百多年以后,以及历经十世轮回这件事,依旧只是半信半疑的状态!”
“不着急,臣会预言您活着就要经历,但现在还没有发生的三件大事,以佐证此事!”
写到这里,叶青就再次停下了手中的笔。
烛光之下,
叶青反手十指紧扣,向前推了推掌,然后又做了几个伸展运动。
活动完筋骨之后,他又再次提笔疾书,嘴角还露出了一丝似有玩味的淡笑。
“第一件大事,洪武七年十月二十七日,陛下的嫡皇长孙,朱雄英出生,于洪武十五年五月初一薨逝,只活八岁!”
“您大可以和臣赌气,不给他取名朱雄英,取名为‘朱长寿’,但他依旧一定是洪武十五年五月初一薨逝!”
“第二件大事,陛下的发妻,皇后马秀英,于洪武十五年农历八月丙戌日薨逝!”
“您也可以和臣赌气,从现在开始对她百般呵护,不让她给你做一顿饭,不让她为你操一点心,太医全天随侍,但她依旧会于洪武十五年农历八月丙戌日薨逝!”
“第三件大事,陛下培养了二十多年,给予厚望的储君,当朝太子朱标,于洪武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五日薨逝!”
“您还可以和臣赌气,从现在开始,让他不再操劳分毫,好好将养身体,但他依旧会于洪武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五日薨逝!”
“不错,臣预言的三件大事,便是陛下壮年死孙子死老婆,老年死儿子!”
“臣相信,陛下看到此处,巴不得当场撕毁此奏疏,也巴不得挖出臣的遗骸,再补一个千刀万剐的刑罚!”
“但臣还请陛下稍忍几年,如果在对应的时间,这三件大事没有发生,您把臣的骨殖挖出来砸成渣,再扔进粪坑里,臣都无怨无悔。”
“因为臣本就是来自于六百多年以后,知晓未来的人,臣有绝对的信心,不论您怎么做,您都改变不了这三件丧事发生的时间。”
“他们的死与后天的关系不大,是先天的缺陷,可以说是命,也可以说是天生就有病!”
“依旧还是那句话,臣虽不才,但也一只脚跨入了医学家的行列,唯有臣活着,才能让这三件丧事,不那么早发生!”
“只可惜,臣已经被您赐死了,你实在是吃不到后悔药啊!”
“臣知道,您一定会在洪武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五日,也就是太子殿下薨逝之日,再次拿起这封奏疏,或者说会在参加完太子的葬礼之后,再次拿起这份奏疏!”
“您一定会哭笑不得,一定会追悔不已,甚至骂臣不忠不义,觉得臣就该救治了他们三人之后,再用这种方法求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