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人家 作品
209. 拖油瓶女儿13 饭桌上,众人心思……
“前期需要的投入不算,后期如有盈余的,分十股,我们占五股,娘您占两股,云娘占股。”阮大伯娘毫不犹豫说出了自己早就想好的分配比例,这是她仔细斟酌过的。
他们占五股,不仅因为他们出大头,还因为日后养兔子的事情肯定他们夫妻俩出力更多,领这么多不算过分。
至于侄女比婆婆分得还多,很好理解——分给侄女的就是侄女的,而分给婆婆的,不仅要供着家里日用,日后还要纠结怎么给小辈分,与其如此,索性在前期多给侄女分,再者,养兔子的事情还多亏了侄女前面半年的努力,并不是白给,想来婆婆不会有意见。
果不其然,阮奶奶轻“嗯”了一声,“那先这么定了,钱我待会儿给你。”
阮大伯娘这才端着碗筷去厨房,阮柔跟着帮忙,而等他们回到堂屋,就见到阮奶奶递过来一个小荷包。
“里面是四两银子,收好。”
“好嘞。”见到钱,阮大伯娘高兴不已,为即将到来的际遇,也为可能的财富。
“这是咱们家的大事,你也不要自己忙活,有什么活计我们可以干的,尽管安排。”阮奶奶免不了叮嘱几句,“还有养兔子的事,你懂的说不定还没云娘多,还有郑家那头,凡事多问问,别一个人瞎琢磨,银子若还不够用,我哪里还能凑点出来,不过还是尽量不要动。”
阮大伯娘应下,看向云娘,态度比之以往更为和善,“云娘,以后就要你照看我和你大伯了。”
“说的哪里话,都是我该做的。”阮柔自是清楚为什么。
在此之前,她是阮家的姑娘,作为阮大伯娘的侄女,照看在所难免。但这些都没有切实的利益关系实在,尤其在养兔子已经带来实质收益的情况下。
乍一看确实有些功利,可反过来看,这种关系比靠着虚无缥缈的亲戚情分仰仗人要可靠得多,而她所要做的,就是努力体现自己的价值,养好兔子,为阮家带来更大收益的同时,让自己站得更稳当,这不是很好么。
————-
阮大伯娘不是个急性子,如今在钱的驱使下,做起事情来却风风火火。
第二天,她就跟着阮大伯进山挑石头,进去时两人,回来还加上了阮姑姑和郑姑父。
石头有大有小,小的一个背篓就能装下几十块,而大的,有时阮大伯和郑姑父两人合力才能担回来,繁重的体力活,使得家中粮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往下降,阮大伯娘心疼不已。
阮家人的动静自然没瞒过外人,毕竟建屋子的大事,等到阮家屋前堆了半人高的石头堆,村人们已知晓七七八八,对此,说什么的都有,有羡慕的,有眼酸的,还有不看好的,但总归阮家人主意已定,动摇不了。
光是挑石头就将近花了一月有余,尤其后期,郑家那边估计不大满意,愣是将郑姑父喊回去,只阮姑姑依旧坚持,进度因此慢上不少。
等到修建屋子,不知郑姑父怎么跟家里人说的,竟直接住了过来,还带上两个孩子,吃住都在阮家,如此,又是半个月过去,小屋初见雏形。
他们占五股,不仅因为他们出大头,还因为日后养兔子的事情肯定他们夫妻俩出力更多,领这么多不算过分。
至于侄女比婆婆分得还多,很好理解——分给侄女的就是侄女的,而分给婆婆的,不仅要供着家里日用,日后还要纠结怎么给小辈分,与其如此,索性在前期多给侄女分,再者,养兔子的事情还多亏了侄女前面半年的努力,并不是白给,想来婆婆不会有意见。
果不其然,阮奶奶轻“嗯”了一声,“那先这么定了,钱我待会儿给你。”
阮大伯娘这才端着碗筷去厨房,阮柔跟着帮忙,而等他们回到堂屋,就见到阮奶奶递过来一个小荷包。
“里面是四两银子,收好。”
“好嘞。”见到钱,阮大伯娘高兴不已,为即将到来的际遇,也为可能的财富。
“这是咱们家的大事,你也不要自己忙活,有什么活计我们可以干的,尽管安排。”阮奶奶免不了叮嘱几句,“还有养兔子的事,你懂的说不定还没云娘多,还有郑家那头,凡事多问问,别一个人瞎琢磨,银子若还不够用,我哪里还能凑点出来,不过还是尽量不要动。”
阮大伯娘应下,看向云娘,态度比之以往更为和善,“云娘,以后就要你照看我和你大伯了。”
“说的哪里话,都是我该做的。”阮柔自是清楚为什么。
在此之前,她是阮家的姑娘,作为阮大伯娘的侄女,照看在所难免。但这些都没有切实的利益关系实在,尤其在养兔子已经带来实质收益的情况下。
乍一看确实有些功利,可反过来看,这种关系比靠着虚无缥缈的亲戚情分仰仗人要可靠得多,而她所要做的,就是努力体现自己的价值,养好兔子,为阮家带来更大收益的同时,让自己站得更稳当,这不是很好么。
————-
阮大伯娘不是个急性子,如今在钱的驱使下,做起事情来却风风火火。
第二天,她就跟着阮大伯进山挑石头,进去时两人,回来还加上了阮姑姑和郑姑父。
石头有大有小,小的一个背篓就能装下几十块,而大的,有时阮大伯和郑姑父两人合力才能担回来,繁重的体力活,使得家中粮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往下降,阮大伯娘心疼不已。
阮家人的动静自然没瞒过外人,毕竟建屋子的大事,等到阮家屋前堆了半人高的石头堆,村人们已知晓七七八八,对此,说什么的都有,有羡慕的,有眼酸的,还有不看好的,但总归阮家人主意已定,动摇不了。
光是挑石头就将近花了一月有余,尤其后期,郑家那边估计不大满意,愣是将郑姑父喊回去,只阮姑姑依旧坚持,进度因此慢上不少。
等到修建屋子,不知郑姑父怎么跟家里人说的,竟直接住了过来,还带上两个孩子,吃住都在阮家,如此,又是半个月过去,小屋初见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