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人家 作品

186. 七零知青的乡下妻10 兄妹俩乐呵……

 兄妹俩乐呵呵回了家, 才听阮父提起,今天已经有知青申请回程探亲。


 按知青下乡的政策,年底的时候知青们其实都有回去探亲的资格, 但一来交通不便, 二来路费不便宜,一来一回就得不少钱,很多知青都不会选择每年都回去,反正知青点人多, 大家凑一起,总能过个不错的春节。


 但今年情况到底不一样。


 上半年就陆续有有关系的知青们找到办法回城,刚又来了一波高考, 再没见识的, 也能看出来,知青返乡或许也将成行, 一时间,人心思动。


 有想着高考考得不错, 上大学就不用再回来的, 也有惦记托家里找关系门路,顺势留在城里的,更有很多抱着其他小心思的。


 总而言之, 落在他们村,那就是, 所有知青都选择了今年回城过年。


 “过年, 那不挺好的嘛。”寻常人多, 阮父这个村支书还总要担心他们闹出点事情来,人全走了才好呢。


 然而,阮父却没有想象中的轻松, “可上面跟我说,要压着,不能让他们一股脑全回去了,容易闹出事。”


 呃,阮柔咂舌,这下就难办了。


 任由知青们回去吧,看似容易,可容易得罪上面领导,落一个不听使唤的坏印象。可不让人回家,如今一个个归心似箭的,没个正当理由,真拦着那就得结仇,没恩没怨的,阻人前程,也不是个事,阮父不是那等会做恶人的。


 偏偏矛盾还就落在他身上,可不叫人发愁。


 最后,一家子商量来商量去,还是决定不管。


 倒是阮柔这边,阮父多叮嘱了几句,“说不得会有知青来找你,你没事可以跟他们聊聊,顺便问下大学的事情。”


 对于上大学,阮家人只能说出一个好字来,具体好在哪、需要准备什么、有什么补贴,俱都不大清楚,正好可以趁着知青们还在打听打听。


 阮柔听了,并不觉得诧异。作为村子里唯三参加高考的本地人,引人注目是肯定的。


 “好。”她十分爽快的应下。


 或许是有了生存的底气,阮柔再次回到村里,便多了几分坦然,也不似先前那般避讳着村里的乡亲们,相反遇到了还能谈笑几句,面对别人的打趣审视,也能笑着面对。


 村子里的人因为要下地,早上总是起得格外早,几乎是天还没亮,阮柔就听到了厨房和鸡圈的动静,那是阮父阮母在做饭和给鸡喂食。


 没有多耽搁,她见着外面天色亮起来,就起身洗漱后到厨房帮忙。


 简单吃过早饭,阮柔正准备跟着阮母出去上工,前后耽误几个月,花了家里不少存款,总不能年底还得因为工分不够倒贴钱买口粮。


 乡下有一点比城里好,那就是大队的地,只要没有天灾**,又肯下力气,种出来的粮食总够吃,即便有人家劳力不够,也能想办法花钱补,不至于真饿死人。


 结果,刚出门,就迎面撞上正来寻人的知青们。


 阮柔看了阮父一眼,得到对方的一句“去吧”,就率先离开。


 无奈,阮柔只得到一旁,听着知青们的说话、


 “阮同志,我是来请你到知青点,一起回顾一下这次高考的试卷,顺便聊聊大学的事情。”开口的是知青里的一位老大哥,姓孙,名刚,熟悉的一般喊他刚子。


 “孙哥,”阮柔称呼,“麻烦你了。”


 “不麻烦,相互印证,我们还得多谢你呢。”


 说来说去,都是场面话,等到了知青点,阮柔才知道,村子里的另外两名高考生都已经在了,至于知青,更是全员在场,一个不落,包括跟她有点纠葛的方凯,不过两人默契地没有打招呼。


 “好了,现在大家都在,我们来看一下高考的考卷,心里也有个数。”孙刚走到边上一块竖立着小木板的地方,估摸着是当做黑板来用。


 不论原先对自己考试有信心还是没信心的,此时都聚精会神盯着小小的黑板。


 “我们先从最直观的数学开始,第一题,我答的是......”


 之后是冗长的解答环节,孙刚和几个知青互相印证,偶尔还问问阮柔三人的意见。


 阮柔的回答通常是最直接也最肯定的,因为她对自己的答案和答题过程有信心。次之的是梁书生,最不敢开口的则是钱洪宇。


 几次没答上来,他不好意思的涨红了脸,“孙大哥,你就先别问我了,我就是瞎回答一通,跟你们的差距远着呢。”


 孙刚闻言,也没勉强,只是视线往阮柔这边多看了几眼,显然是觉得她更加靠谱。


 其实知青们都没想到这个结果。


 他们对阮恬恬这个姑娘的认知,一开始是村支书家的小女儿,看着好像挺受宠的,人长得不错,也没怎么下过地,皮肤不像其他村里姑娘的黑,但怎么都跟城里家境优渥的姑娘们比不上。


 再后来,听说她跟方凯在一起,面上不说,其实众人心底都有几分看不起。


 知青们就是这样,总是自诩城里人,看不起乡下的,一旦有两方结合,总觉得乡下人占了多大的便宜,甚至阻扰了对方的前途一般,其实最先受不了乡下辛苦的也是他们。


 却万万没想到,最后这姑娘在知青高考回城的诱惑下,竟然果断与方凯分手,进而选择自己参加高考,且如今看来,考得还不错,就更叫人惊讶和感慨。


 这时候,免不得又生出一种,这姑娘很好,方凯跟她分了,是方凯的损失之类的想法。


 但不管怎么想,都没人直接露在面上,就连方凯,也维持着一副客气的模样。


 数学对完是理化,再之后是语文,至于政治,所有人都忽略了他。


 如今的状况下,虽然有了一丝光亮,但到底前途未卜,过去十年带来的伤害和惊恐尚未散去,没人敢胡乱言语些什么。


 如此这般,一整个上午就在对答案的过程中悄然而逝,等回过神来,众人的肚子已然饿得咕咕响。


 忙活了一上午,知青点留饭阮柔便没有拒绝,索性留在这儿吃一顿。


 饭桌上难免提起大学的事情,知青里有对大学情况比较了解的,此时提起来便是一脸的向往和憧憬。


 “大学可是包分配的,那些中专出来的分配多是厂里工人,可大学出来,最低也是一个办公室出身,条件好的,甚至会被分配到官方部门,那才叫好呢。”


 “工作都是以后的事,我觉得啊,大学最重要的还是能学到知识,你看看我们下乡几年,高中的知识早忘记了,要不然高考怎么会这么麻烦?”


 “依我看啊,大学最最好的还是会发放补贴,虽然比不得人家上班拿得多,可也是白来的,说不定省一省还能寄一点回家呢。”


 说这话的是一位家里条件不大好的知青,人瘦得跟竹竿一样,阮柔会认识她,还是因为先前她把自己饿晕过一次,就是因为要把粮食省着寄给家里的弟弟妹妹吃。


 饭桌上,正是高兴的时候,众人说什么的都有。


 有说回城之后一定要让父母好好看看,当初非要让他们下乡,如今也能凭着自己的能力回去了。


 还有的就担心家里没有自己的位置,城里的住房条件本就不大宽松,下乡多年,家里的兄弟姐妹各自成亲,下一代陆续出生,就连过年回去那几天都要跟侄子们挤在一起睡,更别提长久的回去居住了。


 也不乏担心自己考得不好、考不上大学,届时留在乡下、还是想办法回城的人。


 当然,更多的还是憧憬未来的美好生活,想着回城之后如何风光、如何在亲友面前炫耀的人。


 总之,一顿饭吃得十分尽心,宾主尽欢,人人脸上都洋溢着笑脸,这是独属于他们短暂的欢喜。


 吃过饭,阮柔与梁书生二人一起出了知青点,肉眼可见,钱洪宇的面色不大好看。


 也是,一群胸有成竹的人里,混进这么一个没什么指望的,再是粗心眼,也会有点落寞,尤其他也是一个正经的高中毕业生。


 “恬恬姐,我是不是太没用了。”


 阮柔见他这幅模样,本不欲搭理,还是免不了劝说几句,“洪宇,你想好以后要做什么了吗?”


 钱洪宇本以为会听到几句安慰,再不济就是几句讥讽,却没想到是一句反问。


 以后做什么?这个问题其实困扰了他很久,钱洪宇不是没想过。


 刚毕业那会儿家里人就商量着让他进城找一份工作,可工作哪是那么好找的,城里的人尚且不够分,更何况他这个乡下的。


 后来一家人商量着找关系,即使花钱买,也得弄一份工作,可惜,就连门路都不是那么好找的,钱花出去不少,也只得到几条模棱两可的消息,压根做不得数。


 再后来,就是家里的大哥大嫂有了意见,觉得他净糟蹋家里的钱还没有一点成果,两个人一人唱白脸、一人唱红脸,挤兑他一个好好的大小伙子天天在家吃干饭。


 实在没法,钱洪宇只得跟着父母下了地。


 说实话,在真正下地之前,他其实心里是有怨的,总觉得一家子亲兄弟哥嫂兄嫂却这么容不得人,等之后他若是有出息了,在城里找到一份工作,一定不会提拔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