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非子 作品
178. 世界八(一) 种田文里心怀不轨的远方……
沈刘氏拨开沈父的手臂,看清楚了花娘的模样。
此时,沈刘氏才明白,传话的村民欲言又止,到底是因为何等缘故。因为这花娘,并不年轻貌美,甚至肌肤发黑,容貌平庸,唯有一双眼睛又大又亮。据花楼中的人说,这花娘并不讨人喜欢,只能靠做些粗活维持生计。一来二去,便与送柴火的沈父,有了来往。
在村民的劝说下,沈父最终还是丢下花娘,随沈刘氏回了家。沈刘氏装作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照样哄着年幼的沈云山吃饭,将家中的鸡喂了,家务活都做完。只是躺在床榻上时,沈刘氏没有像往常一样,面朝着沈父,而是缓缓背过身去。
但这样的平稳日子,维持了不过半月。一日,沈刘氏带着沈云山回娘家,再归家时,看到的便是遍地狼藉。她养得肥美的鸡只剩下几片羽毛,家中也没了沈父的身影。沈刘氏丢开沈云山的手,当即跑到里屋。她没有去寻沈父,而是将枕头拆开,却发现本应藏着的,要供沈云山去书院进学的银钱,连一个铜板都不曾剩下。
沈刘氏瘫软在地。
沈父跑了,没人知道他去了哪里。只知道沈父带走了家里所有的银钱,连养的鸡都拿走卖去,只为了赎走花楼中,那个不甚美貌的花娘。之后,沈父便带着花娘远走高飞,再也不见踪影。
村民们责骂沈父糊涂,有正经的女人孩子不要,偏偏对一个年老色衰的花娘着了迷。可这些议论,沈父已经听不见。村民们又开始议论起沈刘氏,从刚开始的同情,到后来的嗤笑。他们暗道沈刘氏没用,连一个相貌平平的花娘都比不过。十里八乡中,被成了亲的男人丢弃的,只有沈刘氏一个。
沈刘氏俨然成了众人口中的笑话。
但谁都没有料想到,沈刘氏咬着牙,将沈云山送进书院,沈云山勤奋好学,成了村里最年轻的秀才。
村民们现在只敢背地里议论沈刘氏几句,是万万不敢当着沈刘氏的面,胡说八道的。他们都清楚,沈刘氏极其好脸面,若是谁惹了她不满,沈刘氏便不会顾忌邻里的情分,直接将对方的脸皮丢在地面踩。
村民们还指望着沈云山能成为举人,给村子里带来福荫,因此面上待沈刘氏,也是一团和气。
沈刘氏跨过门槛,转身将门合拢。她掀开蓝色碎花布,将满满一竹篮的槐花倒进木盆里。轻轻焯水以除掉槐花的涩味,而后沈刘氏便从最里层的木柜中,取出小半袋子白面。平日里她在家里,会用玉米面、杂粮面烙饼子,蒸馒头。这精细的白面,只有沈云山从书院回来时,才会取出来吃。沈刘氏将洗干净的槐花,沾上白面粉,撒上一层亮晶晶的盐粒子。沈刘氏摘的槐花多,除去蒸槐花用掉的,剩下的让她裹了鸡蛋液,加了荤油在锅里翻炒。
灶台上另外一处,熬煮的白米粥已经煮开了花,浓郁的香气,夹杂着白雾,在厨房中弥漫开来。
听到门外传来的响声,沈刘氏连忙擦干净手,脚步匆匆地走到门口。
门外,青袍灰带笼罩的身形,略显消瘦。但端的一副君子翩翩的儒雅模样,正是刚从湘江书院归来的沈云山。
沈云山未带冠帽,只用一条竹叶青色的发带束起头发,他瞳孔极黑,带着读书人特有的沉静。
“娘。”
沈刘氏脸上满是欢喜,同刚才和妇人交谈时的生硬模样截然不同。
“云山回来了。”
沈刘氏说着,便要去拿沈云山身上的书袋。沈云山轻巧躲过,语气微顿:“先生要我多加修养身子,做些重活,科举考试才能熬过去。”
此时,沈刘氏才明白,传话的村民欲言又止,到底是因为何等缘故。因为这花娘,并不年轻貌美,甚至肌肤发黑,容貌平庸,唯有一双眼睛又大又亮。据花楼中的人说,这花娘并不讨人喜欢,只能靠做些粗活维持生计。一来二去,便与送柴火的沈父,有了来往。
在村民的劝说下,沈父最终还是丢下花娘,随沈刘氏回了家。沈刘氏装作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照样哄着年幼的沈云山吃饭,将家中的鸡喂了,家务活都做完。只是躺在床榻上时,沈刘氏没有像往常一样,面朝着沈父,而是缓缓背过身去。
但这样的平稳日子,维持了不过半月。一日,沈刘氏带着沈云山回娘家,再归家时,看到的便是遍地狼藉。她养得肥美的鸡只剩下几片羽毛,家中也没了沈父的身影。沈刘氏丢开沈云山的手,当即跑到里屋。她没有去寻沈父,而是将枕头拆开,却发现本应藏着的,要供沈云山去书院进学的银钱,连一个铜板都不曾剩下。
沈刘氏瘫软在地。
沈父跑了,没人知道他去了哪里。只知道沈父带走了家里所有的银钱,连养的鸡都拿走卖去,只为了赎走花楼中,那个不甚美貌的花娘。之后,沈父便带着花娘远走高飞,再也不见踪影。
村民们责骂沈父糊涂,有正经的女人孩子不要,偏偏对一个年老色衰的花娘着了迷。可这些议论,沈父已经听不见。村民们又开始议论起沈刘氏,从刚开始的同情,到后来的嗤笑。他们暗道沈刘氏没用,连一个相貌平平的花娘都比不过。十里八乡中,被成了亲的男人丢弃的,只有沈刘氏一个。
沈刘氏俨然成了众人口中的笑话。
但谁都没有料想到,沈刘氏咬着牙,将沈云山送进书院,沈云山勤奋好学,成了村里最年轻的秀才。
村民们现在只敢背地里议论沈刘氏几句,是万万不敢当着沈刘氏的面,胡说八道的。他们都清楚,沈刘氏极其好脸面,若是谁惹了她不满,沈刘氏便不会顾忌邻里的情分,直接将对方的脸皮丢在地面踩。
村民们还指望着沈云山能成为举人,给村子里带来福荫,因此面上待沈刘氏,也是一团和气。
沈刘氏跨过门槛,转身将门合拢。她掀开蓝色碎花布,将满满一竹篮的槐花倒进木盆里。轻轻焯水以除掉槐花的涩味,而后沈刘氏便从最里层的木柜中,取出小半袋子白面。平日里她在家里,会用玉米面、杂粮面烙饼子,蒸馒头。这精细的白面,只有沈云山从书院回来时,才会取出来吃。沈刘氏将洗干净的槐花,沾上白面粉,撒上一层亮晶晶的盐粒子。沈刘氏摘的槐花多,除去蒸槐花用掉的,剩下的让她裹了鸡蛋液,加了荤油在锅里翻炒。
灶台上另外一处,熬煮的白米粥已经煮开了花,浓郁的香气,夹杂着白雾,在厨房中弥漫开来。
听到门外传来的响声,沈刘氏连忙擦干净手,脚步匆匆地走到门口。
门外,青袍灰带笼罩的身形,略显消瘦。但端的一副君子翩翩的儒雅模样,正是刚从湘江书院归来的沈云山。
沈云山未带冠帽,只用一条竹叶青色的发带束起头发,他瞳孔极黑,带着读书人特有的沉静。
“娘。”
沈刘氏脸上满是欢喜,同刚才和妇人交谈时的生硬模样截然不同。
“云山回来了。”
沈刘氏说着,便要去拿沈云山身上的书袋。沈云山轻巧躲过,语气微顿:“先生要我多加修养身子,做些重活,科举考试才能熬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