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谁与归 作品

第七百零一章 山不向人去,人自上山来

    袁彬在整个山野银山巡视了一圈,叮嘱了下窑民们,然后让十名庶弁将,负责教导他们自保的手段。

    山野银山的姨舍山,在日文里的意思是弃母山、弃老山。

    长期的战乱导致了百姓们居无定所,本就不多的良田荒废之后,让本就捉襟见肘的粮食,更加贵乏。

    稍微年长无法继续劳动的老人,就成为了负担和累赘,这个时候,老人就会自己选择进入弃老山,放弃自己的生命。

    这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

    在怎么样的情况下,才会选择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呢?

    袁彬不清楚,他在白毛风的大雪天里,在及腰的大雪之中,茹毛饮血,艰难前行的不知多久,走到了东胜卫。

    袁彬看着山野银山的山道上奔跑着的孩童,露出了一丝笑容。

    今参局还在倭国的时候,就十分喜欢在银山逗留,一住就是数十日之久,今参局的理由是等待李大老,就是那会儿还是李宾言的唐兴,出海归来。

    其实今参局很喜欢山野银山的生活,这里安定,这里祥和,这里生机勃勃。

    这里,孕育着一股生的力量。

    大明曾经拥有过一种力量,叫做万夫一力,天下无敌。

    袁彬从这些窑民的身上,察觉到了类似这种力量的可能。

    或许,这是解救倭国目前困局的唯一办法。

    但是他为何要做呢?

    大明要的只是倭国的银子,仅此而已。

    袁彬在山野银山逗留了三日,安定人心,才奔着界港而去。

    此时的界港殿守阁内,季铎、岳谦、李秉等人,正在商量着界港日后何去何从。

    袁彬将手中的马鞭放到了门前的架子上,笑着问道:“你们在聊什么呢?”

    李秉笑着说道:“袁公方啊,你走后有几条消息来了。”

    “第一条是足利义政来了书信,希望袁公方不要误会,是细川胜元自己贪图山野银山的富硕,才蛊惑三管领一起前往攻伐,和他足利义政这个室町幕府将军,没有一丁点关系。”

    袁彬嗤笑的说道:“他们就不能提前对好口供吗?各执一词,不去管他,足利义政最迫切的问题是如何在龙潭虎穴的京都活下去。”

    推来推去,不过是一起做的决定,为了山野银山的利益。

    山野银山谁不眼馋?

    趁着袁彬讨伐安艺国之时,占领山野银山,瓜分丰厚的利益。

    可惜,他们连只有窑民的银山都打不下来。

    菜,就是原罪。

    李秉拿出了第二封书信说道:“第二条是细川胜元的堂兄堂弟都找来了,希望袁公方能够庇佑他们。”

    “细川胜元倒下了,眼下细川氏群龙无首。”

    “好处呢?”袁彬坐定,灌了一口凉茶问道。

    不叫保护费就想得到保护?

    李秉满是笑意的说道:“他们给袁公方提供每年十八万石的粮食,并且推举袁公方为新的三管领之一,这样一来,袁公方就可以上洛了。”

    袁彬反问道:“没有他们的支持,我若是想上洛,还去不得吗?”

    “自然是去得。”李秉倒是不以为意的说道。

    有没有细川氏的支持,袁彬都可以上洛,只是时间问题。

    “粮食能换成白银吗?”袁彬想了想,按照倭国的粮价,十八万石粮食能换近二十万两白银。

    李秉摇头说道:“细川氏没有银山,他们没有能力换银成银子,有些粮食还是极好的,万一银山有了饥荒,也能赈济。”

    袁彬频频点头说道:“按李御史说的办。”

    倭国缺粮,每年从交趾和安南贸易粮食就要三百万石左右。

    粮食在倭国是硬通货,这十八万石粮食留在手里,当成常平仓防饥荒,的确很有必要。

    这就是为何山野银山的倭人对袁彬等人感激涕零的原因。

    李秉和袁彬等人不觉得奇怪,这是应有之义,但是在倭国,这是天大的恩德。

    留点粮食在手里防止饥荒,不就是防止在银山上的倭人饿死吗?赈济谁?难不成赈济袁公方和他的战友们?

    李秉笑着说道:“细川氏还有倭船近千艘,虽然勘合不算多,但是去交趾、安南贸粮,还是能用的。”

    “海贸所获除抽分外,他们会给袁公方三成利,换取袁公方的庇佑。”

    如果商路畅通的话,可以从倭国起运白银、硫磺等物,到大明市舶司换取大明瓷器、丝绸、布料等物,到交趾、占城换取粮食,再运回倭国换取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