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谁与归 作品

第六百四十四章 刚柔并济,恩威并重

    “六味地黄丸是丸剂,百宝丹是丹剂,三七粉为主的金疮药外敷为散剂,康复新液是内服外敷的膏剂。妾身拿来了太医院最近可以规模量产的成药。”

    “最少都是三年内不会变质的良药,这些药可以发往各大惠民药局。”

    “可是太医院没钱,密云康复新液药厂也出了点问题,没钱了。”

    冉思娘将自己拿来的盒子一个个打开,一遍打开一遍介绍。

    这次太医院一共拿来了九种成药。

    大幅缓解了金濂老胃病的康复新液;

    治疗外伤效果卓群的三七粉为主的金疮药,还有内服百宝丹。这两种在后世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云南白药。

    六神丸与六神药酒,主要用于驱蚊、止痒、祛痱、提神。

    藿香正气丸和藿香正气散,主要用于治疗恶寒发热,脘腹胀痛,呕吐泄泻和暑湿感冒。

    值得注意的是这四种药,是都是当初英国公张辅南下占城时候,在南征大军中经常使用的药物。

    尤其是六神药酒,在大明三次南征麓川之战中,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驱蚊防疫是军营的头等大事。

    治疗中风用的苏合香丸,其中所需要的苏合香来自海贸,而安息香来自西域。

    最后一种则是治疗小儿惊厥有极佳效果的局方紫雪丹。

    “太医院可以成功成方制剂了吗?”朱祁钰看着这九种药物,都是大明急需之物。

    成方制剂,是中原王朝历代的传统。

    早在先秦时,《黄帝内经》成书之后,不仅提出了君臣佐使的中医药概念,还记载了十三首方剂,其中九种就是成药。

    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成方制剂的成药就有六十多种,唐初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收录了超过三百种成药。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医药也在螺旋上升,到了两宋时候,由朝廷组织刊行的药典《太平惠民药局和剂局方》和《九章算术》第一次大规模刊行。

    两宋武德不行,文化鼎盛,这药典记录了将近一千余种成药。

    中成药的历久弥新,迎来了飞速发展。

    “太医院倒是可以成方制剂,可是太医院没钱。”冉思娘喝了口茶,目光炯炯的看着她的夫君,宛如在看…财神爷。

    没错,冉思娘这次来,不仅是做些男女都爱做的事儿,而是带着拉投资的想法。

    冉思娘颇为感慨的说道:“经过六年有余的时间,太医院在院判陆子才、欣可敬的带领下,对历代药方进行了大浪淘沙,去芜存菁,急民之所急,多方选购,联系药农优中选优,终于确定了第一批可以大批量生产的成方制剂。”

    “行百步者半九十,太医院成方制剂,倒是调理好了方子,可没有多少钱,这官办药厂办不起来。”

    “还请陛下垂怜。”

    缺钱,似乎是大明的魔咒。

    大明因为钱荒闹出了冬序来,而大明朝廷更是穷的叮当响,想要做什么,都被卡着脖子寸步难行。

    幸好,朱祁钰生财有道,内帑富得流油,不算金银之外之物,内帑躺着将近五百万银币,近五十万两黄金。

    朱祁钰颇为无奈的说道:“这事朕知道,陆子才的奏疏递到了文渊阁,朕看过了大学士们的票拟,大多数都不同意给钱,户部那个沈不漏,一看大学士们不同意,就卡着不批。”

    “这么好的买卖,户部不做,内帑做。”

    康复新液是大明第一种成方制剂,是当初朱祁钰为了不让大明沐阳伯金濂走的时候过分痛苦,在密云卫设立了大型蟑螂养殖基地,随后利用大蟑螂进行制剂,生产康复新液这种成药。

    而康复新液从材料到生产,再到贩售,全部独立属于冉思娘,经过五年的发展,在朱祁钰的耳提面命之下,康复新液的生产已经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

    是地地道道的药厂。

    俗话说得好,卖身子的赚不过卖药的,现在整个泰安宫最富的小娘子,就是冉思娘了。

    “要的钱比较多。”冉思娘的手指不停的绕着说道:“我没钱了,要不也不向夫君开口了。”

    朱祁钰倒是好奇的问道:“多少?”

    冉思娘伸出了两根手指,又猛地缩回去了一根说道:“二十…十万银币吧,再等一等密云厂的那边的钱款,就够用了。”

    “二十万吧,朕给你支取票证。”朱祁钰拿起了桌上的支票本,填好了款项,拿出了自己的印绶,盖在了上面,房放在了桌上。

    朱祁钰写支票,财大气粗。

    “好不容易张口,也不多要点。”朱祁钰看着冉思娘颇为惊喜的目光,摇头说道。

    二十万银币,放在正统年间,那是大明朝廷一年银税的六分之一,能养于少保的九重堂二百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