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谁与归 作品
第215章 胡马不可用
李宾言异常紧张,这次新朝雅政以来的第一次京察,自从下了朝之后,他就一直忐忑不安。
李宾言一直在和旁边的御史贺章沟通着。
“贺御史为何如此淡然处之,这可是陛下登极以来,第一次京察,这不仅仅涉及到了罢黜裁汰,还涉及到了身家性命之大事啊!”李宾言低声说道。
贺章眨着眼看着这位右佥都御史,愣愣的问道:“李御史为何如此惶恐?是贪赃枉法了吗?”
李宾言赶忙摇手说道:“那没有!那怎么可能,陛下登极之前,某就从未贪腐,这何来贪赃枉法之说?!”
“那你紧张个什么劲儿?”贺章一甩袖子,便走了,他才是需要担心京察的那个人,毕竟最近刚弹劾胡濙被廷杖,而且是空弹,没有什么事儿,只是以德弹劾。
贺章叹息,凭什么,凭什么李宾言可以有功赏牌呢?
李宾言愣在了原地,看着天色,跟着人群离开了午门,依旧是忐忑不安。
这次的京察动静极大。
吏部、六科给事中、都察院御史、通政司参议、通政、通政使,开始准备题本。
题本是一种特殊的奏疏,是用纸折叠而成的折子。
题本里面每一幅6行,每行20字,平写18字,抬头2字。
首幅上方正中写一“题”字,这是本面,就和朱祁钰来到大明以前写的工作总结,要有个封皮一样。
自第二幅起为正文,开头写上,具题者的官衔姓名及题报事由,接着叙述所报事情的缘起、情节及处理意见,文尾以谨题请旨或谨题奏闻结束。
最后末幅正中写具题的年月日,月日之下,开列具题者官衔姓名,封面及文尾,都必须加盖官印。
这才算是一副完整的题本。
在京官员做的每一件事,处理的每一个政务,都要题本,而且是要与各部案宗相吻合。
京官在京这一年,到底做了些什么事,都会写着一个个的题本,以六部为一箱子,封印送到文渊阁开封启奏。
吏部尚书、侍郎、六科给事中、都察院总宪、左右佥都御史、通政司参议、通政、通政使,悉数到场,闭门会议,若是遇到无法裁定之事,就由通政使面呈皇帝亲启。
整个京察时间约在十五天左右,在京陈条题本,不得晚于五日之内,查验陈条十日之内。
整个京师的官场,立刻动了起来,陷入了年末忙碌之中。
当然似乎五品以上的官员里,只有李宾言在忙,而且忙得不可开交。
其他的官员都从桌子底下,搬出了一箱的陈条来,让吏部清吏司、考功司以及御史们查验。
大多数的官员,其实心里有数,以往陈情疏那是没法混过去的,陛下这一拳迟早要挨。
那还不如自己准备好,省的京察的官员们,给他们乱写。
自己写好了,让他们查验便是,至少有些模棱两可的事儿,自己写清楚缘由,省的误会。
桩桩件件都有案宗,六部也底册,若是陈条乱写,那首先就是一个瞒报差错的罪名下来。
都察院的同僚们用最快的速度准备好一年多的陈条,大家都怡然自得的继续闲聊,然后看着跑来跑去,还要查案宗的李宾言。
“李御史啊,歇一会儿啊?我这里还有陛下赐下的百事大吉盒,你要不要尝尝?”
“李御史原来没准备,来喝口水,润润嗓子,喝完茶,再写不迟,反正还有五天呢。”
“唉,让我说李御史,你就让清吏司的同僚帮你写呗,他们还能诬陷你不成,顶多就是公事公办。”
李宾言一直在和旁边的御史贺章沟通着。
“贺御史为何如此淡然处之,这可是陛下登极以来,第一次京察,这不仅仅涉及到了罢黜裁汰,还涉及到了身家性命之大事啊!”李宾言低声说道。
贺章眨着眼看着这位右佥都御史,愣愣的问道:“李御史为何如此惶恐?是贪赃枉法了吗?”
李宾言赶忙摇手说道:“那没有!那怎么可能,陛下登极之前,某就从未贪腐,这何来贪赃枉法之说?!”
“那你紧张个什么劲儿?”贺章一甩袖子,便走了,他才是需要担心京察的那个人,毕竟最近刚弹劾胡濙被廷杖,而且是空弹,没有什么事儿,只是以德弹劾。
贺章叹息,凭什么,凭什么李宾言可以有功赏牌呢?
李宾言愣在了原地,看着天色,跟着人群离开了午门,依旧是忐忑不安。
这次的京察动静极大。
吏部、六科给事中、都察院御史、通政司参议、通政、通政使,开始准备题本。
题本是一种特殊的奏疏,是用纸折叠而成的折子。
题本里面每一幅6行,每行20字,平写18字,抬头2字。
首幅上方正中写一“题”字,这是本面,就和朱祁钰来到大明以前写的工作总结,要有个封皮一样。
自第二幅起为正文,开头写上,具题者的官衔姓名及题报事由,接着叙述所报事情的缘起、情节及处理意见,文尾以谨题请旨或谨题奏闻结束。
最后末幅正中写具题的年月日,月日之下,开列具题者官衔姓名,封面及文尾,都必须加盖官印。
这才算是一副完整的题本。
在京官员做的每一件事,处理的每一个政务,都要题本,而且是要与各部案宗相吻合。
京官在京这一年,到底做了些什么事,都会写着一个个的题本,以六部为一箱子,封印送到文渊阁开封启奏。
吏部尚书、侍郎、六科给事中、都察院总宪、左右佥都御史、通政司参议、通政、通政使,悉数到场,闭门会议,若是遇到无法裁定之事,就由通政使面呈皇帝亲启。
整个京察时间约在十五天左右,在京陈条题本,不得晚于五日之内,查验陈条十日之内。
整个京师的官场,立刻动了起来,陷入了年末忙碌之中。
当然似乎五品以上的官员里,只有李宾言在忙,而且忙得不可开交。
其他的官员都从桌子底下,搬出了一箱的陈条来,让吏部清吏司、考功司以及御史们查验。
大多数的官员,其实心里有数,以往陈情疏那是没法混过去的,陛下这一拳迟早要挨。
那还不如自己准备好,省的京察的官员们,给他们乱写。
自己写好了,让他们查验便是,至少有些模棱两可的事儿,自己写清楚缘由,省的误会。
桩桩件件都有案宗,六部也底册,若是陈条乱写,那首先就是一个瞒报差错的罪名下来。
都察院的同僚们用最快的速度准备好一年多的陈条,大家都怡然自得的继续闲聊,然后看着跑来跑去,还要查案宗的李宾言。
“李御史啊,歇一会儿啊?我这里还有陛下赐下的百事大吉盒,你要不要尝尝?”
“李御史原来没准备,来喝口水,润润嗓子,喝完茶,再写不迟,反正还有五天呢。”
“唉,让我说李御史,你就让清吏司的同僚帮你写呗,他们还能诬陷你不成,顶多就是公事公办。”